【新聞背景】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我國將在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的基礎上,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這是繼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啟動實施“單獨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調整。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12月21日至27日在北京召開,此次會議初次審議了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修正案草案。草案提出,本修正案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該草案在五中全會全面二孩決定的基礎上,釋放出了更多的信息。其中最為重要的,以立法的形式明確表示提倡生育二孩。
【編者按】
這段時間最火爆的新聞,非國家開放二胎政策莫屬了。隨著社會的發展,獨生子女、老齡化等諸多社會問題已經成為發展的阻礙,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光明網記者就“全面二胎”的相關問題,采訪了南開大學經濟學院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李建民,請他和我們聊聊有關“全面二胎”的那點事兒。
●2015年,全國多地“單獨兩孩”政策相繼迎來實施一周年,可兩孩申請并未出現公眾預期的“井噴式”增長。有報道稱,在“單獨二孩”政策實施的一年間,全國僅有不足100萬對單獨夫婦提出再生育申請,而此前的官方預計是每年增加200萬人左右。曾經的“眾望所歸”,如今卻備受冷落。您認為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李建民:衛計委關于“單獨二孩”政策的實施,其實是有一高一低兩個方案的。預測高方案有近300萬的新生兒,低方案大概是120萬。從目前運行的結果看,差不多是在低位的方案上。“單獨二孩”政策預冷,我認為主要的原因,可能和“單獨”實施的對象人群有關。“單獨”夫婦更多的分布在城市,農村實行完全“單獨”政策的,只有四川、重慶和江蘇三地。城市的生活成本高,生育成本更高,因此可能沒有那么高的實際生育意愿。這次的“全面二胎”規定特殊在全國普遍實施,就是城市和農村都可以,覆蓋人群的范圍除了城市還有農村,這其中包括中西部地區及社會發展程度低的地方都會覆蓋到。這樣,享受“全面二胎”政策夫婦的家庭情況、受教育情況,都和“單獨二孩”的夫婦情況不一樣。我預測“全面二胎”的實施情況要比單獨二孩的回應程度要好一些,但是也不會特別高。
●“全面兩孩”政策調整,不僅牽扯政策和法律層面的變革,更關乎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提升的方方面面。對此,您認為要從哪些方面對此進行保障?
李建民:首先,計劃生育管理的制度、規定都要做相應的調整,比如準生證制度。其次,以往我們國家政策的制定都是圍繞獨生子女而制定的,如今生育行為的變化,可能需要我們將整個制度安排重新做一個調整。這其中就包括產假方面、生殖健康的服務、婦幼保健的服務等諸多方面。這其中也包括個人所得稅、公司制度的變化。以前是三口之家,夫婦倆要養一個孩子,而現在要養兩個小孩,勞動力成本增加了。我們過去把太多的政策和獨生子女政策綁定。政策一旦改變,其他方面也一定要跟進調整。再比如,幼兒照料的社會服務, 3歲的孩子會去幼兒園,3歲以下的孩子就基本上是無人照料,而這個空白恰恰是幫助一些婦女再就業、恢復就業的一個重要機遇。因此政府應該做一些調整和支持,為發展這個產業、公共服務起到推動作用。
未來我傾向于將計劃生育機構應變成一個服務體系而非管理體系。從國家、省級衛計委的層面而言,他們要管理的不應該要生育孩子的夫婦或者育齡婦女,而是應該管理為群眾服務的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