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所教授 王朝科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并講話時,高度概括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關系,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境界;另一方面,根據中國經濟實踐不斷豐富發展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成果不僅有力地指導了中國經濟發展實踐,而且不斷破解經濟發展難題,開創了經濟發展的新局面。同時習近平對發展當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深入研究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新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波瀾壯闊,成就舉世公認。但是同樣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經濟發展進程中也面臨諸多難題,需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作出令人信服的理論回答,只有在不斷破解中國經濟發展難題中才能真正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的兼容性問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十八屆三中全會更是明確提出公有經濟和非公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的重要論斷。這樣就必須回答一個重要的理論問題——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的兼容性,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個基本理論命題,這個問題不僅關乎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性質和改革的方向,同時也關乎人民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共同富裕的信心。眾所周知,阿羅和德布魯利用數理經濟學的方法證明了私有制與市場經濟的兼容性,姑且不論這個證明的科學性和正確性,但是西方主流經濟學接受了這個結論,并由此推論公有制與市場經濟是不兼容的,市場經濟的前提條件就是私有化。阿羅和德布魯的結論不僅成為一些人攻擊社會主義市場和基本經濟制度的武器,而且成為主張國有企業改革、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私有化的理論依據,這充分說明“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的兼容性”這個問題的重要性。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問題。我國正在進行轉變政府職能的深入改革,如果把成熟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與市場關系的理論作為標桿生搬硬套,必然將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引入萬劫不復的深淵。須知,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不同于馬克思設想的社會主義,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性質仍然是社會主義的,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的產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實踐形態。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不同于西方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與市場關系的理論顯然不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有條件的,因而政府與市場之間是動態的分工與合作的關系。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話:把市場能做好的都交給市場,政府只做自己該做應做的事情。市場能做好什么并沒有絕對的標準,這決定于市場發揮作用的條件的完備性。因此,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之類的改革一定要科學評估我國市場發揮作用的條件的完備性。我國過去一放就亂是有深刻歷史教訓的。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公平與效率問題。我們必須勇敢地承認:中國事實上已經存在嚴重的貧富分化,官方公布的基尼系數長期在高位徘徊。貧富分化正在撕裂中國的社會結構,動搖社會穩定的基礎。究其原因,理論上長期錯誤地將公平與效率視為一枚硬幣的兩個面,要效率就必須犧牲公平,要公平就必須犧牲效率。過去我們曾經堅守的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其實都是這種錯誤理論在經濟實踐中的具體體現。實際上,公平和效率是兩個性質完全不同的問題,效率是一個經濟問題,在市場條件逐步完善的基礎上,原則上可以由市場提供或者由市場和政府共同提供,而公平則是一個社會問題、政治問題,是公共產品,市場不能也不可能提供這樣的公共品,必須由政府獨立提供。唯有如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才不會偏離共同富裕的基本目標。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分配問題。分配不公是困擾中國經濟的老問題也可以說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長期以來,人們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在分配政策上,這是不是犯了錯誤?一個在實踐中長期得不到解決的問題,難道不應該從理論上去進行深刻反思?只要一講分配,自然而然是指收入分配或國民收入分配。殊不知,把國民收入分配作為分配對象并以此為邏輯起點建構的分配理論和政策,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錯誤,一個錯誤的理論不可能在實踐上產生正確的結果。只要不放棄國民收入分配這種錯誤的理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分配不公就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氣候變化條件下的中國經濟理論與政策創新問題。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剛剛落錘,標志著巴黎氣候協議最終達成,為2020年以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安排。我們姑且認為巴黎協議必將在各國得到有效率地執行,那么人類將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這個嶄新的時代必將需要有別于傳統行為模式的嶄新理論。目前,各國似乎都將應對策略聚焦在新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上面,這無疑是對的,但是如果不對傳統行為模式下的單一目標函數的生產理論和消費力論、增長理論等進行革命性的創新,恐怕難以達成應對氣候變化的預期目標。
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后的中國經濟安全和金融安全問題。中國一直在致力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改革國際經濟金融治理秩序,人民被納入SDR貨幣籃子意味著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的開始,自然會給中國經濟發展、金融開放帶來諸多利好。當然,凡事都有兩面性,人民加入SDR后必然要求宏觀經濟政策更加透明、人民幣利率市場化改革步伐加快、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加快開放資本賬戶和金融賬戶的進程等等,這些都有可能增加國內經濟安全和金融安全的風險,對宏觀經濟管理能力和貨幣、金融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發展環境復雜多變,機會多,問題也多,諸如國有企業改革、市場體系建設、人民幣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財稅體制改革、深化農村改革與實現城鄉一體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等等,所有這些問題都需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貢獻自己的智慧。發展當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既要科學總結經濟發展實踐中的成果,形成系統化的經濟理論,同時,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也要正視中國經濟發展中的紛繁復雜的問題,利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科學方法,在不斷破解中國經濟發展難題中創新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上一篇:李小云:精準扶貧必須依靠資產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