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研究員 儲殷
隨著西方霸權秩序的解體,世界安全格局正在面臨新一輪的洗牌。在這個過程當中,由于舊有的安全秩序正在收縮、解體,而新的安全秩序尚未有效建立,因此在世界相當多的地區,混亂與動蕩正在成為近幾年中最突出的現象。
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自冷戰結束延續至今的全球和平,在本質上仍然是一種以西方霸權為基礎的不公正的和平。一方面,以西方為中心的全球資本主義市場,將第三世界國家納入到不公正的經濟體系當中。和平并沒有帶來繁榮與發展,反而加劇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區之間的貧富差距,并強化了第三世界的被剝奪感。今天,西方世界面臨的廣大穆斯林世界的憤怒,就是這種不公平分配的結果。另一方面,為了維護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紅利,對第三世界的馴服就成為了必然。這種馴服既可以通過意識形態的馴服、文化教育的改造來和平地實現,也可以在軟實力失靈的情況下,以干涉、顛覆甚至直接武裝打擊來實現。重要的不是摧毀第三世界中的權威政體來建立所謂的資本主義全球民主世界,而是建立起全面依附西方的邊緣-中心結構,從而保證處于中心位置的西方世界的持續繁榮。問題在于,隨著新興大國的崛起與西方世界的持續衰落,西方已經不再具備完成如此宏大任務的能力。在相當多的地區,他們仍然具有摧毀舊秩序的能力,但在大多數的地區,他們已經不再具備構建新秩序的能力。也正因為此,在近十年中,西方的民主輸出成為摧毀全球安全秩序的一場巨大災難。在今天,中東北非地區的混亂,正是這種摧毀了舊秩序卻無力建立新秩序的結果。伊斯蘭國極端分子崛起的場域,其實正是薩達姆所留下的空洞。
2012年2月,利比亞撤僑,一名小男孩在“青島艦”前揮舞國旗。
在這種全球日益動蕩的大背景下,中國正在成為提供全球秩序的新希望。這是因為一方面,中國從未有過殖民的歷史罪惡,在全球治理上具有西方大國所無法比擬的道義優勢。在近幾年中國外交部門對海外人員的救助與保護的實踐中,這種道義已經實實在在地成為了中國海外利益保護的核心競爭力。最為典型的就是在利比亞、也門的撤僑中,中國外交部門長期以來的主持正義與廣交朋友,就充分地體現為得道多助、八方支援的優勢。而另一方面,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推進,中國已經積累起越來越多的參與全球治理、提供秩序、引領秩序的能力。中國的外交人員正在越來越多地在全球各個地區發揮出越來越強大的影響力。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一帶一路”正在成為中國整合第三世界與發達世界的平臺。中國既是第三世界的傳統朋友,也是發達國家的真誠伙伴。只有中國,才最適合擔當這種全球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的凝結點,也只有中國才能成為這個動蕩世界重構秩序的確定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