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論?治國理政新實踐】
把握習近平謀篇布局靈魂,確定創新發展的路徑次序
作者:復旦大學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復旦大學“政研”中心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社會研究室主任 魯紹臣
2016年新春伊始,習近平總書記在“山城”重慶考察,為中國新一年的發展謀篇布局,進一步提出要“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并對通過創新發展加快“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提出了要求。可以說,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的創新是突破目前經濟發展瓶頸、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的根本保證。要實現這一宏偉目標,關鍵在于確定創新發展理念的重點、路徑、次序和方法。
要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目標,首先要避免就創新自身來考察創新,必須與是否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聯系起來考察,即創新的標準在于是否發展、解放、激發了生產力,只有以生產力為導向的創新,才能“實現從以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發展為主轉向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深入推進創新同現實生產力對接,才能真正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到實處。因此,創新就是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創新,創新必須面向經濟建設的主戰場,“創新成功與否的標準應是能否把技術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效益優勢。”創新日益成為當前企業發展和市場制勝的關鍵,創新也必須經受市場的檢驗。
創新成敗的關鍵還在于是否節約了時間,馬克思指出,“社會發展、社會享用和社會活動的全面性, 都取決于時間的節省。一切節約歸根到底都是時間節約”;“時間的節約……是首要的經濟規律。”對于政府而言,關鍵在于能否減政放權,節約百姓和企業的辦事時間。對于企業來說,則關鍵在于能否降低單位產品的所包含的生產和流通時間。同時,節約時間還是提升質量的前提,唯有廢除不必要的“繁文縟節”,才能確保從事更高級活動的“自由時間”的增加,“發明創造才能成為一種職業。”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社會生產力整體水平取決于“工人的平均熟練程度,科學的發展水平和它在工藝上應用的程度,生產過程的社會結合,生產資料的規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條件。”這五個方面的有機組合和合理配置,構成創新的基本的也是決定性的內容。在馬克思看來,以要素驅動、投資規模發展的“財富本身是建立在貧困的基礎上的。”因此創新首先意味著創新人才的培養。習近平在渝調研時指出,“創新人才猶如優秀種子,很是難得,要大力培養。年輕一代要有歷史機遇感、責任感、使命感,努力在創新上脫穎而出。”應當指出的是,企業在創新人才的培養方面,要發揮比以前更加重要的作用,亞當?斯密在《國富論》的開篇就曾明確指出:“勞動生產力、人類勞動技能以及思維判斷力的大幅提高,都是勞動分工的結果。”
同馬克思的結論相似,哈佛大學的戴爾?喬根森(Dale W.Jorgenson)教授最近經過大量調查后得出結論,創新的巨大驅動力在于“資本與勞動力資源的大規模配置。”因此,創新就意味著通過主體功能區的規劃、產業園區的布局,推動生產過程的社會結合水平,促進生產資料的規模和效能,提升利用自然條件的質量與效益等。如果說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階段在于“消滅生產資料、財產和人口的分散狀態。使人口密集起來,使生產資料集中起來”的話,目前則更要從勞動密集向技術密集、知識密集發展,唯其如此,才能有效化解產能過剩,優化產業重組,降低企業成本,更好地滿足社會對創新的需求。
要實現上述創新發展目標,就要求形成“統一的政府、統一的法律……統一的民族。”通過頂層設計,統一布局,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創新發展理念的認識、行為、做法進行調整、糾正和摒棄。就如習近平曾指出的那樣:“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緊迫的是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因此,創新的保障就在于改革,只有通過改革,實現勞動者、資本、技術和知識的自由流動,方能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實現創新活力的競相迸發,社會生產力源泉的充分涌流。
可以說,習近平總書記在渝調研期間的一系列論述,為新一年進一步將創新貫穿于黨和國家的一切工作,為全社會形成蔚然成風的創新風氣提供了“指揮棒”效應,為中國在當前的國際競爭中,自強奮斗、敢于突破,加快形成比較明顯的自主創新技術優勢和品牌效應,提升產品創新的附加值,搶占全球價值鏈上的制高點和主動權,最終推動中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特稿?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系列談一】治國理政要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歷史文化基礎
【特稿?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系列談二】世情黨情國情、黨史國史是基本依據和現實基礎
【特稿?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系列談三】五大整合、提升: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理論基礎
【特稿?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系列談四】堅持和發展十八大精神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政治基礎
【光明論?治國理政新實踐】“四個全面”是因應治國理政時代使命的戰略布局
【光明論?治國理政新實踐】繼往開來,掌舵揚帆: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四大邏輯
【光明論?治國理政新實踐】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觀是治國理政的基礎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