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京津冀大數據研究中心 執筆 戚曉旭、祝爾娟、葉堂林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與龍信數據有限公司聯合共建的“京津冀大數據研究中心”,采用全國海量的企業大數據,對京津周邊區縣(北京10個郊區縣、天津10個郊區縣)以及河北11個地級市的科技創新能力和企業活力進行測度,為促進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北京科技成果轉化和落地、建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提供決策參考。
一、京津發展軸在研發轉化方面已初具規模
本研究采取指數編制方法,選取2013年、2014年專利獲得、商標注冊、新增(或存續)企業數量、獲得風險投資與外來投資等五項指標進行創新力指數測度與分析,計算了京津冀31個地級行政單位的創新力得分和排名(見圖1)。
在京津冀創新力指數綜合排名中,北京占據絕對優勢。2013年排名前10名的區縣中,北京所轄6個,天津和河北所轄各2個;2014年房山區取代了石家莊市、北辰區取代了廊坊市躋身前10名,北京所轄區縣升至7個,天津所轄區縣升至3個,大部分區縣處于11-21名區間。河北省除石家莊市和保定市外,排名均在22-31名區間,創新力呈現明顯弱勢。
圖1 2014年京津冀創新力排名
昌平區—通州區—大興區—武清區—濱海新區發展主軸已基本形成。在2014年創新力5個分項指標(專利獲得、商標注冊、新增企業或存續企業數量、獲得風險投資與外來投資)排名中,濱海新區占據4個第1位;昌平區占據1個第1位,3個第3位;通州區占據3個第2位;大興區占據1個第4位,2個第5位;武清區占據2個第4位,1個第5位。從綜合的創新力指數排名來看,這些區都處于第一序列(前10位)。見圖2
圖2 2014年京津冀創新力空間分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