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城鄉一體化發展是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是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的緊迫任務。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就是要讓全國各地農村的廣大農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習近平同志指出,要把工業和農業、城市和鄉村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謀劃,促進城鄉在規劃布局、要素配置、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生態保護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發展。著力點是通過建立城鄉融合的體制機制,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目標是逐步實現城鄉居民基本權益平等化、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居民收入均衡化、城鄉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鄉產業發展融合化。我們要結合各地實踐經驗,創造性地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增強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自覺性。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我國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時期的基本問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戰略抓手。具體來說,城鄉一體化發展是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是推動不同領域和區域實現更高層次融合發展的有力支撐,是牢牢把中國人的飯碗端在自己手上的重要保障;建立新型工農城鄉關系、破除城鄉二元結構,是我國現代化建設攻堅克難的重要環節;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農民,是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需要著力解決的重大課題。
發揮農民群眾在農村改革發展中的主體作用。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要尊重農民的首創精神、回應農民關切、維護農民合法權益,激發農村發展活力;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著力推進城鄉要素市場、基本公共服務、社會保障和制度供給一體化,促進城鄉市場經濟、產權保護、就業保護、收入分配、生產要素配置、金融支持和社會治理制度融合;跳出就農業發展農業的傳統思路,進一步加強工業對農業的支持和城市對農村的帶動;通過制度建設暢通廣大農民平等參與改革發展進程的渠道,總結和運用廣大農民創造的新鮮經驗,把億萬農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發展的實踐中;通過多種措施讓農民群眾切實感到農業大有作為、農村安居樂業、農民體面光榮。
堅持新農村建設和新型城鎮化一體驅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實質是城鎮與鄉村優勢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我國城鄉人口分布不均,大城市、特大城市不堪重負,許多中小城市和鎮人氣不旺,規模效應、聚集效應低。這就決定了我國城鎮化的重點在中小城市,特別是縣以下的小城鎮。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主體,既著力構建城鎮產業支撐體系,又著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高城鎮人口素質和生活質量,努力使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與城鎮化同步發展;促進農副產品在縣城、鄉鎮、村鎮加工,延長農副產品在本縣、本鄉、本村的生產鏈和附加值鏈,拓展農民增收渠道,完善農民收入增長支持政策體系;保護和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中小城鎮,打造綠色、低碳、環保、舒適、美麗、集約的城鎮生活;把農村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結合起來,把改善農村居民生產生活條件和保護鄉土文化結合起來;積極發展村民自治,加強農村社會治理,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尤其要注意加大對歷史文化名村名鎮的保護力度;推動城鄉經濟融合,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現代文明向農村輻射。
堅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優先方向。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歸根到底是通過發展不斷改善民生,確保廣大農民安居樂業。要把強村富民作為核心任務,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快農村發展步伐,實現城鄉共同繁榮;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土地、勞動力、資金等資源配置效率,努力走出一條生產技術先進、經營規模適度、市場競爭力強、生態環境可持續的農業現代化道路;把要素平等交換和合理配置作為重要抓手,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生產要素向農村匯聚;把美化環境作為重要內容,盡可能在原有村莊形態上改善農民生活條件,保持鄉土文化延續,防止農村變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以黨的建設作為重要保障,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創新農村社會治理,加強對農民創業的培訓、引導和服務,重視農業人才培養,發揮廣大農村黨員、干部和農業專門人才的骨干示范作用。
上一篇: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