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當下中國網絡風險問題歸因

2016-02-02 11:07 來源:人民論壇  我有話說
2016-02-02 11:07:30來源:人民論壇作者:責任編輯:蔣正翔

  作者: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西藏大學特聘教授 張濤甫

  技術脆弱招致的安全風險

  互聯網技術似乎有無限的延伸能力,面向未來開放的扇面無窮大,一個再有想象力的天才,也很難預測互聯網技術的極限閾值在哪里。在人類科學技術史上,似乎沒有哪一種技術,具有互聯網技術這么大的技術潛能,而且它有能力將每一個人裹入其中,成為其中的一個節點,從而形成一個無遠弗屆的“天羅地網”。

  互聯網技術延伸的空間越大,戰線布局越長,其技術脆弱性就越大,即存在的安全隱患就越大。互聯網的協議約束和軟件往往存在先天脆弱性,存在技術漏洞。特別是互聯網技術進入移動互聯時代,技術延展空間更加廣闊,互聯網技術節點和傳播節點泛化到龐大的移動人群,而移動終端內置安全功能的空間是有限的,沒辦法像個人計算機那樣設置功能強大的防火墻。

  隨著新媒體擴容技術能力的不斷升級,互聯網安全系統的技術跟進變得更為急迫。互聯網技術的信息生產和傳播能力越強,人們對互聯網的依賴度越高,安全隱患就越大。互聯網領域的安全風險來自于互聯網技術本身,即其技術忙于開疆辟土,忙于延伸技術半徑,但技術安全性不夠結實,安全風險也在遞增。據統計,2013年全球互聯網流量每天為2.7EB,而且新產生的數據以40%的速度在擴張,也就是說,這個數據規模每兩年可以翻一番。近年來,隨著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的普及,個人的“云存儲”、企業的“云制造”以及“云政務”等技術運用迅猛擴張,大數據和“云計算”已成為新的技術神話并被廣泛傳播,但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其背后的安全風險。有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約一半的數據中心都會采用“云計算”技術。與全球“云計算”業的年增長率23.5%相比,我國“云計算”市場增長更快,年增長率已屆40%。由于我國對大數據的存儲、保護以及利用問題尚未引起足夠重視,互聯網技術的自我保護能力較弱,因而相比之下,安全風險會更大,自然會給國家的信息安全和公眾的隱私保護帶來無法預測的隱患。

  我國所用的個人計算機和手機核心技術來自于發達國家,核心芯片主要依賴進口,其操作系統也幾乎來自國外。比如,美國利用其掌握的互聯網核心技術和壟斷地位,給網絡設備預置“后門”,這是很大的隱患。“斯諾登事件”爆出美國大規模入侵華為服務器就是一例。這說明,在互聯網相關的安全技術領域,如果缺乏相應的自主知識產權,自己沒有過硬的技術,就很難實現安全可控的管理。

  行為體不當作為造成的安全風險

  新媒體賦權使曾經那些遠在傳播權力之外的“沉默的大多數”獲得了空前的權力——在線下社會得不到的自由和權力,即會轉向網絡空間尋找替代性補償;線下社會空間得不到的訴求,轉身走向網絡空間,借助網絡得到聲張。作為對現實社會空間的反叛,網絡空間本能地崇尚自由主義。這種自由主義取向可從約翰·佩里·巴洛那篇著名的《網絡空間的獨立宣言》得以體現:“我代表未來要求你們不要管我們。在我們這里,你們不受歡迎。在我們這里,你們也沒有統治的權力。我向你們宣告,我們這里有著自由本身一直宣示的最大自主權。我宣布,我們正在建設的全球社會空間,將獨立于你們想對我們進行的專制統治。你們沒有道德權利來統治我們,也沒有任何可以讓我們真正害怕的統治手段。我們正在創建一個沒有任何特權或偏見的世界,人人可以進入,而不必考慮種族、出身、經濟權力、軍事力量或出生地。我們正在創建一個任何人在任何地點都可以表達想法的世界,不管多么稀奇古怪,都不用害怕被強迫噤聲或整齊劃一。”巴洛這種對網絡空間的宣示帶有典型的烏托邦色彩,因為網路空間若想逍遙于現實世界的羈絆控制還是困難的。網絡空間絕不是一塊“飛地”,假如網絡空間可以任由其行為體恣意妄為,所謂的自由空間是不可持續的。

  網絡空間行為體的成分是復雜的,有蕓蕓網民眾生,也有集結成群的組織,比如企業、政府機構、非政府組織、教育機構等。即是說,在線下存在的個體或組織,在網絡空間同樣可以存在。問題是,線下的實體社會空間的秩序相對穩定,社會行為體在秩序之網中,一般不能恣意妄為,安全風險不是太大。在網絡空間中,行為體對秩序的認同和遵從,不及線下空間那么安分、有序,安全風險要大很多。不管是出于無意還是故意,行為體的不當行為會帶來安全風險。互聯網空間時常會遭遇包括病毒、木馬、網絡欺詐、不良信息傳播在內的多種威脅。

  大國霸權帶來的安全風險

  互聯網作為國際政治延伸的新領域,網絡空間的“巴爾干化”①已成為擺在全球社會面前的嚴峻課題。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憑借其先進的技術優勢,在互聯網空間中先下手為強,搶占了網絡空間的政治話語權和游戲規則的定義權,致使互聯網空間政治結構處于失衡狀態。網絡空間已成為許多國家政治、經濟和國防安全的關注重點。2009年,英國推出其首份《網絡安全戰略》,指出網絡空間幾乎涉及所有安全挑戰,應將網絡安全戰略納入國家安全戰略整體框架。2010年,美國發布的《四年防務評估報告》,將“有效遂行網絡空間作戰”規定為美軍“六大關鍵任務之一”。

  “棱鏡門”事件之后,世界各國深刻認識到互聯網治理權關乎國家網絡空間安全和核心利益。在網絡空間中,中國同樣面臨嚴峻的挑戰。美國思科公司的業務幾乎涉及網絡基礎設施的每一個角落。據了解,我國骨干網使用思科的設備高達70%-80%,一些超級的核心路由器、國際節點、匯聚節點、通信節點等重要的骨干路由器多出自思科。另外在一些重要領域,比如政府、金融、交通、民航、公安等,也大多使用思科的設備。在互聯網領域缺乏核心技術和議程定義權,就會在系統安全乃至國家安全上受制于人。近年來,中國已經意識到這種被動局面,在內政、外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關鍵措施,意在改變當前互聯網空間的結構失衡格局。

  【注:本文為國家社科重點項目“增進當代中國價值觀念的國際理解與國際傳播策略研究”(項目編號15AZD026)的階段性成果】

  【注釋】

  ①“巴爾干化”是指一個地區沒有強大的力量維護該地的所有權,再加上該地區重要的戰略和經濟地位,于是成為許多對象爭奪的焦點而致使局勢緊張。

[責任編輯:蔣正翔]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