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今后一個時期社會心理取向與引導

2016-02-07 08:30 來源:北京日報  我有話說
2016-02-07 08:30:33來源:北京日報作者:責任編輯:李貝

  作者: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楊宜音、王俊秀

今后一個時期社會心理取向與引導

社會心態各成分的結構功能關系示意圖

  “十三五”期間,社會關系的調整、社會沖突的發生和化解將進入常態化階段。在完善法治建設和社會建設的同時,應明確把社會心理建設納入治國方略,在全社會形成和諧共處、奮發進取的社會心態,使全國人民滿懷信心、充滿活力地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

  “十三五”時期我國社會心理主要特征

  (一) 社會心理需求狀況

  1.新常態下生活滿意度在持續上漲后出現下降趨勢。我們新近完成的幾個大規模抽樣調查顯示,從2012年開始居民生活滿意度出現了小幅下降。國外研究也發現人們的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并不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持續上升。生活滿意度的不增長或下降與人們需求水平及層次的提高、需求內容的增多之間存在緊密關聯。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多數民眾的溫飽需求已經基本得到滿足,但是居民生活滿意度卻在經歷了一個時期持續的上漲后不再增長或出現了下降的趨勢。

  2.民眾需求層次多、標準高、問題多。“十三五”期間首先要面對民眾基本生理需求標準提高的問題。潔凈的空氣、無污染的水、改善的住房條件、高水平的醫療條件、宜居的自然環境、通暢的交通等成為迫切的需求。同時,民眾對安全的食品、安全的交通、安全的生產環境、有效的災害防范等也有更高的要求。從近年來的調查看,安全成為民眾最迫切的需求。

  其次,在社會性需求上也有新的特點。伴隨人口結構變化、職業和地域流動性增大以及相應社會觀念的變化,家庭養老育幼的負擔和難度增大,生育意愿減弱,家庭的穩定性降低。同時,在陌生人社會和職場壓力下,原本由家庭化解沖突、提供支持的功能被轉移到社會和政府身上。從熟人社會向陌生人社會轉變過程中,原有的社會資本、社會資源的作用降低,人們的歸屬需求、社會支持需求得不到滿足。相形之下,陌生人社會必需的契約誠信精神在市場經濟建設中還沒有形成。

  再次,隨著民主法治建設不斷深入、信息化步伐不斷加快,民眾的社會參與需求也同步增強,民眾的民主意識、權利意識、政治參與意識不斷提升。社會心理學研究發現,當人們認為自己對社會“如何改變”、“是否改變”無法介入,那么社會和國家就不是“我的”,而是“他們的”、“你們的”社會和國家。這不僅可能導致社會疏離感,社會成員對所在社會漠不關心,還可能使社會、政府、國家成為宣泄負面情緒、責任推諉,甚至是攻擊的對象。

[責任編輯:李貝]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