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拓展新興媒體傳播陣地,深入推進融合發展,創新全媒體時代的國際傳播
互聯網的普及是新世紀以來國際傳播領域最重要的變革。國際電信聯盟2015年5月發布的全球互聯網使用情況報告顯示,到2015年底,全球網民數量將達到32億,而在2000年,這一數字僅為2.5億。信息網絡時代的到來,使得人人都有麥克風,大大降低了傳播門檻,改變了傳統國際傳播中少數強勢媒體壟斷話語權的局面,為各國開展對外傳播提供了相對平等的競爭平臺。外宣媒體應當抓住這個難得機遇,著力拓展新興媒體輿論陣地,搶占未來國際傳播制高點。
一要創新內容生產。新興媒體傳播呈現移動化、碎片化、個性化特征,更偏好微傳播、輕應用的內容。從產品形態看,全媒體建設成為國際傳播的主流發展方向,特別是隨著寬帶網絡的普及,以視頻、圖片、動漫為代表的影像傳播前景廣闊。據美國思科公司預計,到2018年,視頻流量將占全美網絡流量的84%。這要求外宣媒體轉換報道理念,生產更多的輕量化、可視化產品,更好地適應用戶需求的變化。2015年9月習近平主席訪美期間,新華社制作“透視中國”三集英語視頻短片,在網絡和新媒體上總瀏覽量超過4500萬次,路透社、德國之聲等專門播發報道給予正面評價,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
二要拓展傳播渠道。渠道建設是新興媒體傳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方面,要處理好“造船出海”和“借船出海”的關系。近年來,我外宣媒體建立了一批自主掌控的傳播終端,但是,海外受眾獲取新聞一般還是以本國媒體為主。據調查,美國民眾了解中國信息的主要渠道中,美國媒體占84%,通過中國大陸傳媒了解的占7%。這啟示我們,借助海外成熟的傳播平臺加強對外宣傳,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華社從2015年3月起,加強在推特、臉譜、優兔等國際知名社交媒體上的新聞報道工作,開設統一官方賬號,截至10月,總粉絲量已超過600萬。此外還向區域性重要社交媒體拓展,已開設法、西、俄、阿、葡、日、緬、越、泰等15個語種的30多個賬號。
三要優化組織模式。傳統媒體由于相對較細的分工,形成了彼此分隔的組織架構和生產流程,而全媒體傳播融合各種報道形態,客觀上要求各類資源的統籌使用和組織結構的扁平化管理。傳統的生產方式已經不能適應傳播形態的變革,必須以融合發展理念來改造采編機制流程,建立統一指揮調度的全媒體采編平臺,推動人力、信息資源的深度整合,實現新聞信息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2015年3月,新華社成立海外社交媒體運行指揮中心,從總社9個部門和7個駐外總分社抽調137名業務骨干組成項目團隊,采取由運行指揮中心統一策劃部署、采編人員分別在本部門編輯加工、通過統一出口播發的做法,很好地實現了資源整合和報道融合。
上一篇: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下一篇:增加公共服務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