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時期交通運輸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大有可為
“十二五”時期,我國交通運輸發展階段實現了由“總體緩解”向“基本適應”的重大躍升。綜合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加快形成,五年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超過12.5萬億元,是“十一五”期的1.6倍。高鐵、民航客運量年均增速達10%和9%,貨運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我國運輸服務年總營業收入相當于全國GDP的10%。交通運輸在穩增長、擴內需、保障改善民生、優化國土空間開發和擴大對外開放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基礎支撐作用。
“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任務繁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交通運輸的發展環境與國家的發展大勢緊密相連。總的來看,“十三五”時期我國交通運輸在供需兩端都有廣闊的空間和發展潛力。
從需求看,交通運輸發展空間廣闊。一是服務經濟穩增長,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我國經濟必須保持年均6.5%以上的中高速增長,交通運輸仍需要繼續發揮有效投資對沖經濟下行壓力的關鍵作用。二是服務國家“四大板塊”“三大戰略”區域發展戰略和新型城鎮化,要求繼續完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發揮先行引領作用,開拓擴大內需的新空間。三是服務打好扶貧脫貧攻堅戰,解決好區域性整體貧困,要求大力改善貧困地區交通運輸條件。四是服務我國對外開放新格局,中國經濟走出去步伐加快,要求加快推進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不斷拓展國際發展的新空間。
從供給看,交通運輸提質增效任務艱巨。一是補齊綜合交通運輸短板,中西部鐵路、城際鐵路、農村公路、通用航空等方面仍存在較大缺口,必須加快實施《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國家公路網規劃》等國家級交通運輸規劃。二是增加交通運輸有效供給,國內傳統消費提質升級、新興消費蓬勃興起,要求交通運輸適應客運快速化、貨運一體化發展特點,拓展建設領域,創新服務模式,提供快速化、高品質服務和個性化、定制化產品。三是降低綜合運輸成本,必須加強各種運輸方式的深度融合與有效銜接,更好發揮鐵路運輸和水運在大宗貨運中的比較優勢,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提升綜合運輸的整體效率。四是推進放權降費,繼續推動簡政放權,放開交通運輸領域競爭性環節價格,激發市場活力和消費潛力,增添發展動力。
從需求和供給兩端看,“十三五”時期交通運輸發展仍面臨總量問題,但主要是結構性問題,突出表現為有效供給不足,我國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任務依然繁重,客運快捷舒適、貨運經濟高效的要求更加突出。我們必須加快建設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擴大交通基礎設施和運輸服務有效供給,滿足人民群眾對交通運輸的新期待,實現由“基本適應”向“適度超前”的歷史性跨越,加速我國交通運輸現代化進程,建設世界交通運輸強國,為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當好先行。
上一篇:避免改革中的瞎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