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卞靖
當前我國小規模農戶存在較為突出的農業保險排斥問題
農業保險排斥的內涵。作為金融排斥理論重要組成部分,關于農業保險排斥的研究多包含在金融排斥范圍內,很少有學者將其作為一個獨立概念進行研究。在對相關理論分析歸納和實地調研思考的基礎上,課題組認為農業保險排斥在宏觀層面是指在整個金融系統和社會環境中,由于各種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原因,造成需求方在農業保險服務領域不能得到有效滿足的現象。在微觀層面是指農業生產者在主觀或客觀上對農業保險存在較強需求,但最終因為某些原因未能獲得服務的現象。農業保險排斥的核心特征是農業生產者無法通過有效渠道獲得其所需(顯性或隱性)的農業保險服務,從而形成“供求火熱,參與偏冷”的市場格局,這是判定是否存在排斥的主要標準。
小規模農戶對農業保險需求較強。2004年以來,中央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關于促進農業保險發展的政策意見,不斷加大保費補貼力度,并根據各省實際情拓展保險品種,使得農業保險的保費價格不斷降低,保險險種不斷豐富,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從而提升了小規模農戶的參保積極性。調查問卷統計顯示,在1512位受訪小農戶中,對農業保險有需求的占比高達93.5%,可以說,雖然一些小農戶仍然存在風險意識不強等問題,但總體上對農業保險的需求已有了明顯提升。
小規模農戶實際參保率相對不高。2014年發布的《中國農業保險市場需求調查報告》指出,當前小規模農戶投保積極性不高成為阻礙地方農業保險工作開展的最主要原因,該問題所占比重高達40%。調研結果也顯示,在1512位受訪者中,只有44.4%的小農戶參與了投保,這一比例遠低于新型經營主體約90%的參保率。由此可見,當前我國小規模農戶存在較為突出的農業保險排斥問題。
產生農業保險排斥的三個主要原因
通過對相關理論的研究推導和對調查問卷的實證分析可知,當前造成我國小規模農戶出現農業保險排斥現象的最主要原因有以下3個(按照影響程度由高到低排列)。
保險公司網點公布不合理、信用程度不高。保險公司經營網點數量和分布情況直接決定了小規模農戶獲取保險服務的難易程度,是產生排斥的重要原因。調研發現,我國農業保險公司經營網總量偏少,且多集中在市縣,鄉鎮地區基本沒有。調研中,82%的小農戶表示“不知道農業保險網點在哪兒”或者“農業保險網點距離太遠”,其中45%的小農戶因此放棄購買農業保險。同時,小規模農戶對保險公司的信任程度也不高,主要體現在理賠過程。調查發現,保險公司理賠時間普遍在90天以上,在沒有購買農業保險的受訪者中,92%的人是因為保險公司理賠程序過于復雜,理賠標準低而放棄購買的。
一些地方政府特別是基層政府的信任程度不高。就小規模農戶而言,政府的信任程度主要體現在是否能夠真正落實國家相關政策、公平公正處理問題、合理維護小農戶正當利益等方面。但是,由于各種原因,一些地方政府人員在事件處理中出現損害農戶利益的行為,加之網絡輿論的片面引導,削弱了地方政府特別是基層政府的公信力,導致小農戶因對政府信心不足而放棄購買。調查發現,在一些鄉鎮,村委會與農戶之間存在較嚴重的不信任情況,以某省問卷統計為例,在沒有購買農業保險的小農戶中,有近50%是由于對政府不信任而放棄的。
小規模農戶受教育程度不高。受教育程度是顯著影響農業保險排斥的重要因素,實證分析結果顯示,小規模農戶每增加1年的教育年限,農業保險排斥就會相應減少0.13左右個單位,即農戶受教育程度越高,農戶農業保險排斥發生就會越低。調查發現,受教育年限在10年以上的小農戶,有約80%的人購買了農業保險,而受教育年限不足10年的低學歷農戶中,只有不到40%的人購買了農業保險,這其中還包括一部分被強制購買的人。
上一篇:讓農業轉移人口享受同等就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