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國式民主的特色
中國式民主是中國開創的新型的民主模式。之所以是新型的民主模式,因為其具有自身的鮮明的特色。中國式民主的特色體現在指導思想、領導核心、主體力量、經濟基礎、方式選擇、次序排列、發展策略等七個方面。
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在世界上所有的民主理論中,馬克思主義的民主理論乃是最科學、最先進的。因為馬克思恩格斯以歷史唯物主義和剩余價值學說為基礎,科學地論證了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也揭示了民主的實質和發展規律。社會主義作為人類歷史上的一種新型的社會形態,具有自身內在的一系列規定,民主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之一。中國式民主以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是因為它屬于社會主義,并已實現社會主義為依歸。
核心力量: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式民主,是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領導的人民民主,中國共產黨形成了領導民主政治建設的核心力量。中國共產黨獨自擔負起領導人民當家作主的職責和角色,是經過長達幾十年的革命斗爭才取得的,也是歷史和人民的必然選擇。中國共產黨作為領導民主政治建設的核心力量,能夠把億萬人民團結凝聚起來,維護中國國家統一與社會的和諧穩定。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大特色、最本質特征,黨的領導是中國式民主發展的根本保證。
根本要求:人民當家作主。社會主義民主是最廣大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真正實現最廣大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內在屬性和鮮明特點,也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根本任務和最高目標。人民是民主的主體,早在毛澤東和黃炎培在延安關于跳出“歷史周期率”的窯洞對話中,就闡明了人民當家作主對于中國和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性。毛澤東當時指出,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夠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人民起來了,行使民主,監督政府,才能避免人亡政息。對此,黃炎培極為認同,他說,這話是對的,只有大政方針決之于公眾,個人功業欲才不會發生。只有把每一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一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
經濟基礎:公有制保障公平正義。在中國,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制度的經濟基礎,也是民主政治的經濟基礎。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家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這就從經濟基礎上決定了中國的民主不受資本的操縱。在民主選舉中,我國堅持由公有制經濟為民主政治活動提供經費,而堅決反對和制止私人資本的介入和掌控。相比較而言,公有制經濟更能保證民主政治的公平、正義。
方式選擇:協商民主是主要形式。民主的方式大致有競爭式民主、談判式民主、協商式民主三種。協商式民主要求通過公民的參與,就決策和立法等問題相互交流、溝通,最終達成共識,和衷共濟。協商式民主的核心要素是商議與共識,其結果是“多贏、共贏,利益最大化”??梢姡@個方法很好。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在黨的領導下,以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為內容,在全社會開展廣泛協商,堅持協商于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
次序排列:優先推動黨內民主。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在普遍缺乏民主的情況下,要首先發展黨內民主,通過黨內民主先行和帶動人民民主,實行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的互動,這是一條切實可行、穩妥有序的發展之路。正因為這樣,中國式民主強調,要以發展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
發展策略:漸進式推進民主。發展民主的策略主要有激進和漸進兩種,中國選擇的是漸進策略。由于中國的社會主義脫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人民群眾缺乏民主訓練,需要首先擴大基層民主,重點搞好基層民主,這是完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客觀趨勢和重要基礎。奠定了這樣牢固的基礎后,才能從基層起步,徐圖進展,逐級而上。因而,中國式民主的整個發展過程,必然呈現出漸進發展的樣態。
三、中國式民主的優勢
中國式民主具有的優勢,是相對于中國如果實行西方式民主將出現的情況而言所具有的優勢。這些優勢主要在于:保持社會穩定,治理效率更高,人民權利實在,執政團隊卓越。
保持社會穩定。西方式民主的一個典型做法就是,搞一人一票的競爭普選。這極易導致民眾對立、社會分裂。這樣的做法在西方發達國家,由于經濟發展程度高,公民有較優良的民主素質尚且可以,而一旦移植到不發達國家,就會造成血與火的災難。事實證明,在不發達國家推行西方式民主,帶來的不是和平和穩定,而是戰爭和動亂,西方式民主拯救不了世界。在整個20世紀90年代里,許多國家舉行自由的民主選舉后,便立即進入戰爭狀態。如: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開打、厄瓜多爾和秘魯開打、埃塞俄比亞和厄立特里亞開打,還有布隆迪—盧旺達的大屠殺,導致一百多萬人的喪生。在2010年后,嘗試實行西方式民主的埃及、利比亞、烏克蘭、泰國、敘利亞等國也接連引起了分裂動蕩。對此,中國式民主顯得十分冷靜、清醒,現在只在村、鄉和城鎮社區的基層實行直接選舉,在縣以上則實行間接選舉,不搞全國性一人一票的普選。而無論是直接選舉還是間接選舉,中國也都不搞兩黨制或多黨制的競爭選舉。中國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它們和共產黨形成了“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關系,和共產黨一道為中國式民主的發展建言獻策、出力使勁,而不像西方國家的多黨制或兩黨制那樣,為了爭奪執政地位,為了各自的政治利益而彼此對立,互相傾軋,從而有力地保持了社會的穩定。
治理效率更高。西方式民主的議會制,導致了惡性競爭,不同的政黨出于私利,使決策久拖不決,效率十分低下。日裔美籍政治學家弗朗西斯?福山批評了西方式民主缺乏治理效率,指出現代民主體制要與三組制度相結合,即國家、法治和問責機制。福山這里提出的問責機制,就是國家治理需要效率的問題。在中國式民主之下,中國的人大制度和黨委、政府的責任制,保證了效率。鄧小平說:“社會主義國家有個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決心,一做出決議,就立即執行,不受牽扯。我們說搞經濟體制改革全國就能立即執行,我們決定建立經濟特區就可以立即執行,沒有那么多互相牽扯,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就這個范圍來說,我們的效率是高的,我講的是總的效率。這方面是我們的優勢,我們要保持這個優勢,保證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鄧小平對國家治理有三條標準:第一,黨和行政機構以及整個國家體制要增強活力,就是說不要僵化,要用新腦筋來對待新事物;第二,要真正提高效率;第三,要充分調動人民和各行各業基層的積極性?!?/p>
人民權利實在。西方式民主只講公民的投票權利,而忽視公民廣泛參與的民主權利,選民只有在投票時被喚醒、投票后就進入休眠期。從這樣的實際情況看,西方民主不過是徒具形式、內容空空而已。而中國式民主,正如習近平所說的,“社會主義民主不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參與實踐。人民當家作主必須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中國共產黨執政和國家治理上來,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機關各個方面、各個層級的工作上來,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人民對自身利益的實現和發展上來。”中國式民主通過協商民主這樣的獨特的、獨有的、獨到的民主形式,能夠把人民最廣泛地、最大限度地涵蓋進來、包容起來、動員開來,有效實現了人民群眾的各項民主權利。
執政團隊卓越。西方式民主依靠選舉上臺的領導者,只要口才好、能言善辯,提出的政綱能吸引眼球,擁有選舉的金錢財富資源,盡管沒有什么執政經驗,也能上臺,但治國能力和水平就不好保證了。而在中國,進入中央領導層的領導者,往往要從基層歷練起,經過層層篩選,因而治國理政能力強。美國總統奧巴馬曾評價習近平主席,影響力令人印象深刻?;粮耠m然僅同習近平見過幾次面,但感受到他的“堅定意志和勇氣”。已故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在《論世界與中國》書中認為,習近平的經歷“充滿更多磨難”,有著“鋼鐵般的意志”。
上一篇:運用黨內法規管好“一把手”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