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國式民主的改革完善
中國式民主的興起和發展,還處在初始階段,還存在很多的不足,甚至帶有缺陷,需要很好地進行改革完善。中國式民主面臨的改革完善,在于解決好以下三個關鍵問題。
一是堅持黨的領導和提高黨的領導水平,有效地實施黨的領導。要堅持黨的領導和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就要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中國共產黨的先進行為在整個社會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帶動作用。鄧小平說:“國要有國法,黨要有黨規黨法。黨章是最根本的黨規黨法。沒有黨規黨法,國法就很難保障。”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對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帶動作用。”按照黨章規定,保障黨員權利,對按照憲法保障公民權利無疑具有示范作用,建立健全黨內民主制度對建立健全人民民主制度也無疑具有帶動作用。
要堅持黨的領導和提高黨的領導水平,還要把黨的領導與尊重國家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相結合。在黨與國家政權和人民團體的關系上 ,黨提出了必須按照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規范黨委與人大、政府、政協以及人民團體關系的基本要求。總攬全局,主要是指黨委要在同級各種組織中發揮領導核心作用, 集中精力抓好大事, 支持各方獨立負責, 步調一致地開展工作,而不包攬一切,不事無巨細一齊抓;協調各方,主要是指黨在支持國家機關和人民團體依照有關法律和各自章程獨立開展工作的同時,要通過國家機關和人民團體的黨組與黨員領導干部的工作,努力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變成法律和各界的共識,通過黨組協調各方關系,不以黨代政,協調而不代替。
二是不斷地支持人民當家作主,落實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各項權利。支持人民當家作主首先要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應注重人大代表和委員的素質與結構。人大代表是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應當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道德素質、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和參政議政能力。應充分發揮民主,依法辦事,搞好代表候選人的提名推薦工作,選出各方面素質較好、具有一定的社會活動能力和參政議政能力的人當代表,不應把人大代表當作榮譽職務照顧安排。應創造條件設立人大代表工作室,使其能夠接待和聯系選民。應加強人大的組織機構建設,在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應加強辦事機構的建設,設立必要的工作機構和研究機構,配備一定的工作人員,改善辦公條件,使其更好地為本級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行使職權服務。應完善人大工作制度。包括人大及其常委會會議的議事制度和人大常委會辦事機構的工作制度。
要注重保障和落實公民的民主權利。公民的民主權利主要包括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知情權、管理權和監督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公民參與政治的首要權利,公民有定期參與直接和間接的國家選舉活動的權利。知情權是公民作為社會成員和國家成員,對于社會的公共信息,對于國家的基本政策和發展動向等有關信息,有知悉、了解的權利。知情權是公民實現民主權的前提性權利。管理權是公民享有的有效行使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的權利。當前不斷要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不斷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設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區,健全基層自治組織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開辦事制度, 保證公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監督權是公民對于國家機關和工作人員的履職情況進行檢查糾正的權利。對于其中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以上“四權”是人民當家作主的集中體現,必須使這些權利的行使富有成效。
三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發揮法治建設在發展中國式民主政治中的全局性的作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應改變過去由主要依靠政策辦事向今后主要依靠法律辦事的轉變。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領導方式與戰爭年代不同,不僅要靠黨的政策,更重要的是依靠法治。凡是關系國家和人民的大事,黨要作出決定,還要形成國家的法律,黨的領導與全面依法治國是一致的。黨要尊重和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職權,黨中央關于國家事務的重大決策,凡是應該由全國人大決定的事項,都要提交全國人大經過法定程序變成國家意志,地方也應如此。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在制定的主體、程序和效力方面是有嚴格區別的,因此,該由法律調整的,決不能以政策代替法律。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應把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相結合。實體公正是指辦事的結果要公正,程序公正是指辦事的方法、步驟、過程要公正。依法治國與依法辦事,包括結果符合法律和程序符合法律兩個方面,兩者缺一不可。絕不能為求結果公正,不顧程序公正。黨的主張若要成為國家意志,一定要經過法定程序;各級決策機關都要完善重大決策的規則和程序;政府的管理要行為規范、公正透明;司法機關要完善訴訟程序,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權益;權力運行要程序嚴密,等等,都要做到依照法定程序公正辦事。
五、中國式民主算民主嗎
中國式民主的興起和發展,為世界范圍民主的演進發展注入了活力、帶來了清新,理應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歡迎。然而,卻有人對中國式民主指指點點、不以為然。在他們看來,中國式民主算得上民主嗎?他們更懷疑和詰難,中國式民主究竟能走多遠呢?
世界上的民主,模式是多種多樣的。這是因為在實現和發展民主的進程中,由于各國采用的途徑、方式以及建立的民主制度與別國不同,從而具備了一套系統的、穩定的鮮明特色。列寧曾經指出,“在民主的這種或那種形式上”,“每個民族都會有自己的特點” 。民主的發展模式顯然是多樣性的,戴維?赫爾德在《民主的模式》中闡述道,民主可以分為古典的四種模式和現代的四種模式,并且他認為,“馬克思主義的直接民主理論” 就是民主的一種模式。因此,中國式民主的興起和發展,完全是適合于中國國情的一種新型的民主模式,是世界民主模式多樣性的生動體現。
長期以來,由于西方國家率先通過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統治,形成了民主政體和民主制度的模式。人們由此產生了根深蒂固的觀念和思維慣性,“天下民主、定于一尊”,似乎民主只有一種,那就是西方式民主,只有西方式民主才稱之為民主,其他的民主都不能算作民主,這當然陷入了認識民主的誤區。前面提到的埃及、利比亞、烏克蘭、泰國這些國家,正因為它們信奉民主模式唯一論,盲目地照搬照套西方式民主,結果造成了國家的紛爭動亂。現在,事實已經宣告了“民主模式等于西方模式”、“西方民主模式是唯一的”破產和終結。對此,習近平明確指出,“實現民主的形式是豐富多樣的,不能拘泥于刻板的模式,更不能說只有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評判標準。” 當代中國式民主的興起和發展,既豐富了民主理論的寶庫,又壯闊了世界民主的潮流。
中國式民主能夠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驅動力,成為一種持久發展的模式。中國式民主是一種獨立的形態,而不是一種所謂的過渡狀態。不要以為隨著今后的發展,它還是要以西方式民主為圭臬,最終復歸到西方式民主。這是不可能的,是完全錯謬的。中國式民主,堅持民主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民主發展的領導核心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民主發展的經濟基礎是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民主發展的最佳路徑是選擇從發展基層民主開始循序漸進向上推進,民主發展的優先秩序是搞好黨內民主建設并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發展,民主發展的基本形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協商民主,民主發展必須堅持在法治的軌道上前進。這些都表明,中國式民主是由諸多方面的全新要素構成的一種嶄新的民主理論和民主形式,它將沿著自己的道路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并且走出一片嶄新的天地。
上一篇:運用黨內法規管好“一把手”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