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現代大學治理高超智慧何以修成
其實,大學治理智慧,就是大學治理之道,就是大學治理的規律。作為“道”,它是無形的,看不見,摸不著,正所謂“大道無形”。但是,作為一種思維觀念形態的存在,它又是可感知的,而且是可以指導我們的行動并發揮巨大作用的。從這個意義上講,現代大學治理的高超智慧,就是要按大學的邏輯去辦學治校。那么,現代大學治理的高超智慧何以修成?是人之“頓悟得道”,抑或是“智者傳授”?是先天“慧根所具”,還是后天“踐習而來”?依筆者看來,現代大學治理之道,應當是學習的成果、思考的結晶、實踐的產物。
現代大學治理高超智慧是學習的成果。智慧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后天學習得來的。古人講“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要修成現代大學治理高超智慧,首先必須靜下來學,敞開胸懷去學。要靜下心來學習高等教育規律,掌握現代大學特征,懂得現代大學運行邏輯;還要以開眼看世界的胸懷,學習外國大學治理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這是現代大學治理高超智慧生成的前提和基礎。如此,“人有知學,則有力矣”。
現代大學治理高超智慧是思考的結晶。古人亦云,“學而不思則罔”,即只學習不思考也會變得茫然無知。知識是“僵化”的,而智慧是“靈活”的,即使學習了高等教育規律、掌握了現代大學特征、懂得現代大學運行邏輯、知曉了外國大學治理的經驗教訓,如果不加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思考,甚至不加取舍的照搬照抄,結果就會變成“死的知識”和“死的教條”,反而阻礙、束縛現代大學的科學治理。因此,“學是為變而學”,“變乃為通為變”。唯此,學則通也。
現代大學治理高超智慧是實踐的產物。有道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到的知識、思考的觀念僅僅是一種思維形態的存在。而要把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思維形態的存在轉化為現實的推動力量,還必須付諸于鮮活的現代大學治理實踐,并在治理實踐中自覺檢驗、不斷修正和完善原有的知識和觀念體系,才能真正把知識轉化為推動大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超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