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以科技創新促產業升級

2016-04-19 09:26 來源:廣西日報  我有話說
2016-04-19 09:26:09來源:廣西日報作者:責任編輯:李貝

  作者: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廳副巡視員 彭枝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優化,成為新常態下傳統產業發展的當務之急,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雖然近年來我區經濟保持較好發展勢頭,但傳統產業占工業比重較大,且多為資源型、高耗能企業,傳統增長動力減弱、新的增長動力不足、企業生產經營難度加大等困難和約束日益突出。因此,必須從發揮科技創新作用、把握科技創新機遇、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三個方面發力,走出新常態下廣西傳統特色優勢產業創新發展之路。

  充分認識和發揮好產業科技創新作用

  科技是先進生產力的基因,產業科技創新的突破往往會帶來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新模式的出現,能夠創造出新的市場需求和實現高質量的有效供給。近年來,我區組織實施的“鋁資源開發重大科技專項”,在航空鋁合金材料與加工技術、交通運輸高端鋁合金材料等方面取得突破性發展,既滿足了我國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等高端應用領域市場需求,也為傳統鋁業發展創造了的新增長點;柳州市汽車、冶金、機械三大傳統優勢制造業,依靠科技創新占先機贏優勢,頂住了市場的下行壓力。2015年,全市汽車工業產值達到2080多億元、產量230萬輛,城市汽車產量占全國比重達9.7%,排名由全國第五位上升到第三位。這些生動實踐進一步印證,把科技創新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要一環抓緊抓好,優化提升傳統產業供給結構和質量,就能夠發掘和形成新的增長點,催生傳統產業“老樹開新花”,成功打造產業“升級版”。

  高度關注和把握好產業科技創新機遇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尚在孕育突破之中,給產業變革提供了重要機遇。如傳統汽車由于受到越來越嚴格的能耗、尾氣排放約束使得技術難度以及綜合成本上升,而新能源汽車則得益于技術的加快成熟使得成本持續降低、市場加速擴張,“汽車產業發展拐點”機遇來臨;互聯網跨界融合對傳統制造業滲透、融合甚至“顛覆”,產業競爭已經由傳統的價格、質量競爭擴展到“產品+技術+服務”的全產業鏈競爭,“互聯網+”契機凸顯。以傳統制造業為主的柳州市正是積極搶抓產業發展機遇,努力從“柳州制造”向“柳州智造”華麗轉身,取得明顯成效:全市大型企業自動化應用率達到87%、規模以上企業60%實現管理信息化,“兩化融合”總體水平全區第一;柳工集團加強新的技術研發和轉化,依靠信息技術加快產品轉型和成本控制,實施應用先進的“工程機械產品遠程管理系統”,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形成遍布全球130個國家、近400多家經銷網點布局,國際業務在集團業務比重達35%。因此,要高度重視并積極組織力量搞好技術預見研究,從而發現、認清機遇,全面把握未來的技術發展趨勢,明確技術需求,分析技術更新對經濟增長、市場競爭、社會變革等平衡關系的影響,系統選擇具有戰略意義的關鍵技術和通用技術,形成發展規劃和實施建議,為特色優勢傳統產業提供技術支持、發展導向。

  補齊“短板”,整合資源,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

  科技創新能力是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做優做強的核心和基石。雖然我區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取得長足進步,但產業科技創新能力明顯不足,科技活動產出排全國第30位,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只達到全國水平的1/3,著力補齊科技創新三大“短板”成為當務之急。

  補齊創新投入欠賬“短板”。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占GDP比重,是公認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衡量指標。“十二五”期間我區該項指標仍未達到預期目標,產業科技研發投入不夠,科技活動投入排全國第25位。必須放寬政策、放活主體,盡快形成財政資金、金融資本、社會資本等多方投入科技創新新格局。積極探索政府資金市場化運作模式,通過設立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政府引導資金等方式,帶動企業和社會資本加大投入;大力促進科技金融結合,建立科技企業貸款融資“綠色通道”,發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推動科技企業上市和再融資等,進一步拓寬科技投融資渠道。

  補齊平臺建設滯后“短板”。各類科技創新平臺是聚集和發揮創新資源作用的重要載體,是增強科技創新能力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目前,我區高水平的創新平臺少,國家重點實驗室僅兩家(全國481家),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只有3家(全國34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建有研發機構比例僅8.3%。因此,要創新體制機制、千方百計以多種形式加快發展。圍繞特色優勢,持續支持建設好自治區重點實驗室,積極爭取國家層面支持建設若干國家級實驗室,提升全區產業科技創新源頭驅動力;圍繞實施“雙核驅動”戰略,加快建設自主創新示范區,構建協同有序、優勢互補、科學高效的區域創新體系,培育更多的區域增長點、增長極和增長帶;大力推動4個國家級高新區加快建成創新型特色園區,加大對5個自治區級高新區發展支持力度,在具備條件的市級區域再新建若干個高新區,積極探索高新區體制機制創新,鼓勵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等各類創新平臺建設;加快建設創新型、科技型企業以及各類眾創空間和科技孵化器;促進各類創新平臺積極擴大開放合作,注重產學研結合,搞好協同創新;依托創新平臺開展科技創業證券公司、投貸聯動、股權眾籌融資等先行先試;破除科技人才、成果轉化等創新創業優惠政策落地難障礙,讓科技人員在創新中獲益,讓企業在創新中贏利。

  補齊科技服務乏力“短板”。科技服務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產業科技創新活動產出效率。要積極探索科技服務業促進產業創新發展的新模式和新機制,強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市場化服務,打通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通道,增強產業轉型升級的技術源頭供給。引導和扶持形成一批科技服務龍頭企業和服務品牌,規范技術市場經營行為;加快構建數據標準、品牌標識、管理制度和服務規則統一的全區網上技術市場,加強技術合同認定登記管理;加強技術轉移服務機構和人才隊伍建設,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完善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機制,推動落實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儀器向社會開放,制定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服務的標準規范,向社會提供優質的服務。

[責任編輯:李貝]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