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保護個人信息須專法專治

2016-04-19 09:34 來源:深圳特區報  我有話說
2016-04-19 09:34:23來源:深圳特區報作者:責任編輯:李貝

  引子:5分鐘就能在網上買到1000個銀行卡信息,包括卡主的姓名、卡號、身份證、電話號碼,還有銀行密碼。近日,央視一則報道引發輿論關注。在現代社會,公民個人信息在一定意義上已經成為一種資源,被廣泛利用以致被非法泄露、出售賺錢等。我們一方面驚訝于對方神通廣大,一方面卻不得不面對隱私泄露泛濫的尷尬現實。可以說,保障個人信息安全已是互聯網時代的民生剛需。本期“思與辨”就該話題約請專家進行討論。

  ■ 主持人:尹傳剛 (深圳特區報評論員)

  ■ 嘉 賓:和靜鈞 (西南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舒 銳 (法律學者)

  李長安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在打擊相關違法犯罪過程中,沒有牽出犯罪鏈條上的所有違法者

  主持人:詐騙分子利用其非法獲得的個人信息,專門設計一些場景劇本,照著劇本來演,進行“精準詐騙”,比如航班“因機械故障被取消,請聯系客服改簽或退票”、“汽車退稅惠民補貼領取”……這樣的“精準詐騙”是怎么做到的?

  李長安:“ 精準詐騙”背后其實就是詐騙分子掌握了“精準信息”。而民眾信息的大量泄露,反映的是我國信息處理的隨意性與信息管理的混亂。對于普通公民而言,現在只要是有需要填寫信息的地方就有可能泄露,比如你去辦理銀行業務、辦理手機卡、辦理網絡、買車、上學,以及網絡上的一些注冊等等,凡是需要輸入個人信息的地方都有可能變成泄露個人信息的渠道。此外,公民的信息保護意識不強,也是個人信息容易泄露的一個重要原因。

  舒銳:雖然《刑法修正案(九)》將相關犯罪由特殊主體修改為一般主體,擴大了犯罪主體范圍,在法律上,只要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或者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都將構成犯罪。然而,依然沒有斬斷個人信息非法泄露的鏈條。因為在實踐中,在政府行政管理以及金融、電信、交通、醫療、物業管理、賓館住宿服務、快遞等諸多社會公共服務領域,收集和儲存了大量的公民個人信息。相關行政執法部門不僅九龍治水,更是定位、權限等不明確。只要有一環出現管理疏漏或者工作人員出售、泄露,就將導致個人信息的非法流出。在打擊相關違法犯罪過程中,只注重犯罪嫌疑人個體處理,而并沒有深挖到底,一方面,沒有牽出犯罪鏈條上的所有違法者,另一方面,并沒有對相關單位管理不善導致的瀆職行為進行追究理。

  有必要改變立法的碎片化現象,制定系統化的個人信息保護法

  主持人:《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5)》顯示,去年因個人信息泄露等原因,遭受經濟損失1000元以上的,就有大約4500萬網民。單就個人信息安全而言,雖然有很多法律法規涉及,但條文多亂雜,不成體系,多個部門也是“九龍治水”,形成了個人信息保護立法區域實質上的空白。網絡時代的個人信息如何保護?

  舒銳:首先,有必要改變立法的碎片化現象,制定系統化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其次,可以考慮設定專門的信息管理行政部門,一方面加強日常執法,對尚未構成犯罪的信息泄露違法行為進行及時追究。另一方面,對所有涉個人信息機構、組織信息管理與保護制度進行日常指導、監管,構建起防信息泄露制度與機制,防微杜漸。

  其次,涉個人信息機構、組織對于信息從業者應采取去個人化的信息處理與利用機制。除得到信息主體同意的情況外,相關組織在向工作人員提供信息時,應通過代號化或加密處理,去除個人信息的可識別性因素,切斷信息與特定個人之間的辨識要素,實現信息的去個人化,降低未來可能的信息泄露等安全事件對信息主體的影響。

  李長安:保護個人信息,需要從源頭上抓起。要通過立法加強對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嚴厲打擊利用個人信息從事詐騙等違法違規活動。對于公民個人而言,也要培養個人信息保護的意識。比如很多人喜歡在微博、QQ、微信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生活,曬美食、美景,甚至是曬孩子,這些行為都間接泄露了個人信息,因此涉及家人姓名、住址、所在學校、目前位置、護照、登機牌等內容的照片最好不要上傳。關于個人信息保護,我們必須在生活中應該處處留心,平時注意加強防范,以免被不法分子鉆空子。

  和靜鈞:馬上出臺一部系統的個人信息保護法當然是最好的,但目前來看,有可能還要等待更長時間。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個人信息保護“無法可依”,目前能用得上的相關法律、法規及部門規章還是有的,應加強協調,強化責任,把網絡時代個人信息保護這一工作做好。

[責任編輯:李貝]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