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新型智庫建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先發展、中國價值觀念、國家崛起的戰略機遇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周小毛:新型智庫建設與其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湖南省社科院副院長、研究員周小毛指出,智庫在英文中表達為think tank,形象地說就是裝滿思想的坦克。它通過提供有價值的觀點、思維、建議來服務決策,而智庫價值的大小取決于其思想、智慧的水平。新型智庫作為現代決策的思想庫、智囊團,理所當然要為決策層提供具有高度與深度的思想、具有預見性與可操作性的方案,如果智庫所提供的思想、方案達不到決策者的思維高度和水平,那只能是錦上添花,起不到在真正意義上服務決策的作用。現代決策者理論水平越來越高,又有實踐經驗豐富、見多識廣、視野開闊的優勢,對智庫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對新型智庫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型智庫要緊扣決策層的思維和思路而謀劃、調研、創作,提供決策所需要的稀缺產品,從而達到雪中送炭的目的。
摘編自《光明日報》
【衛興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發揮“三駕馬車”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不是對立的】北京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學術顧問衛興華表示,有的觀點認為,過去一直強調的發揮“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和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屬于需求側管理,需求側管理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對立的、矛盾的,因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要拋棄“三駕馬車”。其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需求側管理并不矛盾。消費、投資和出口的“需求”是從發展經濟要滿足這三方面的需要來講的,其中只有消費需求是相對于供給側的需求,出口和投資則不能簡單地看作是相對于供給側的需求。不能將促進“三駕馬車”拉動經濟增長的政策簡單地理解成需求政策,也不能誤以為中央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為了取代對于“三駕馬車”的需求側管理。當前,我國仍然需要發揮消費、投資和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從消費方面說,隨著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推進,我國幾千萬貧困人口脫貧后對日用消費品的需求將不斷擴大。從投資方面說,經濟發展離不開投資,我國每年仍然需要新增投資以滿足經濟發展需要。從出口方面說,由于受國際需求疲軟的影響,我國近年來出口增速下降。可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是針對促進“三駕馬車”發揮作用的需求側管理,反而恰恰是要求投資和出口作為提供產品的供給方進行適應需求變化的結構性改革,實現需求側與供給側更好契合、有機統一。因此,在實踐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包括投資結構性改革和出口結構性改革。
摘編自《人民日報》
【張春香:創先發展務求實效是關鍵】
河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常務副院長、黨組書記兼省委統戰部副部長張春香認為,“十三五”規劃綱要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作為主線,強調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強調產業結構向中高端邁進,產品、服務向中高端提升等等,所有這些要求,都從客觀上逼迫發展方式的轉變,發展動力的轉換。作為智慧發展的強力推手,創新發展已成當務之急。“一分部署,九分落實”,馳思于千里,不若跬步之必至。完成使命,關鍵在于落實。抓落實要改變“政績觀”,樹立創新是政績、落實也是政績的意識,切實處理好創新與落實的關系,始終堅持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抓好創新和落實。抓落實要抓住“牛鼻子”,抓住主要矛盾、盯住薄弱環節,做到重點突破帶全局、難點破解上水平、亮點創新促發展。抓落實要有“精氣神”,堅持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的責任擔當,敢于挑落實重擔;用踏石有印,抓鐵留痕的工作作風,肯下真功夫、細功夫、苦功夫;有精神上繃緊、時間上抓緊、落實上趕緊的緊迫感,一刻不停真抓實干。抓落實要有“真本事”,紙上談兵要不得,虎頭蛇尾不可取,必須具備干事能力、成事素養,久久為功,善做善成;必須具備運作能力,會責任分解、能未雨綢繆、善分類對待。
摘編自《河南日報》
【項久雨:建立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國際傳播的受眾數據庫】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當代中國價值觀念的國際傳播策略研究”首席專家、武漢大學教授項久雨認為,現有研究和現實一再表明,實證調查國際民眾對當代中國價值觀念的理解現狀,是實現國際傳播精準投放的根本前提。在此基礎上,建立健全國際受眾數據庫,并適時更新,是非常有必要和極其重要的。為了增進國際民眾對當代中國價值觀念的理解與認同,我們需要積極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信息技術,獲取第一手的統計數據和資料,運用測算模型等分析方法,客觀分析國際社會對當代中國價值觀念的理解情況,評估這種理解現狀與我們的預期之間的差距,并尋找這種差距背后的具體原因。即是說,在根本上,要弄清楚當今國際社會究竟以什么樣的思維和眼界去看待當代中國及其價值觀念的,弄清楚國際受眾的文化需求、價值訴求、心理活動等等影響價值認同的主觀因素,并把握制約上述因素的客觀要素,及時建立翔實可靠的國際受眾數據庫。科學的國際受眾數據庫的建立,有利于提升國際傳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對優化中國國際傳播事業確有裨益。但是,不能過分夸大技術方法的作用,不要過分依賴技術方法,否則就會走向另一個極端,過猶不及。
摘編自《光明日報》
【薄貴利:把握國家崛起的戰略機遇】國家行政學院國家戰略研究中心、博遠戰略科學研究院薄貴利認為,國家崛起,大國博弈,每一步都離不開國家戰略的科學指導。加強國家戰略研究,有助于全面系統、準確深刻地了解和把握錯綜復雜的國家戰略環境,為科學制定國家戰略提供全面系統的信息支持;有助于豐富和傳播國家戰略的科學理論和科學知識,拓寬領導者的戰略思維和戰略視野,為科學制定國家戰略奠定堅實的戰略理論基礎;有助于充分發揮決策外腦在國家戰略制定中的咨詢作用,避免因視野和思路的局限而產生的片面性;有助于領導者對國家戰略進行適時的修正和調整,使國家戰略更加適應不斷變化的國家戰略環境;有助于發展、豐富和完善國家戰略基本理論,為有效指導國家戰略實踐提供更科學的理論鏡鑒。從現在起到2050年,是我國和平崛起的關鍵時期。中國崛起的戰略機遇期,需要從國家戰略角度牢牢把握;中國崛起所面臨的壓力和挑戰,需要站在國家戰略的高度才能有效化解。錯綜復雜的國家戰略實踐呼喚深入系統的國家戰略研究。
摘編自《河南日報》
(光明網記者 李貝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