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的一場講座上,某位經濟學家透露,調查顯示,我國人才缺口嚴重,各大高校的本科畢業生中僅有一成達到目前外企所要求的工作能力,他認為,人才的缺乏或將阻礙內地公司的全球化進程。對此,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這種現象和高等教育內容“空心化”有關。
熊丙奇認為,高等教育“空心化”問題應從四個方面解決:首先,高校要明確自身定位。目前我國有2000多所高校,高校要想自己的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受歡迎,其辦學就不能千篇一律、千校一面,而應發展自己的特色學科,找準自己的定位。第二,高等教育應回歸到以人才培養為主的教育本位上來。目前我國985、211高校重科研、輕教學的風氣并沒有得到根本性轉變。盡管教育部過去10年間推出了本科教學質量工程,但高校在科研上仍投入了過多精力,這是需要加以注意的。第三,應引入高等教育市場競爭機制。高校畢業生一畢業就進入人才市場接受檢驗,但是學生從高考到進入大學深造,沒有太多選擇高校的權利,這不利于人才的培養。因此,通過深入推進教育制度改革,強化高等教育的競爭,使學生在轉學、轉專業等方面享有更大自主權。
上一篇:平凡的極致:浪尖上的衡水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