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知識分子、文化產業供給側改革、職業素養、傳統文化、文藝工作、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陸雄文:古今中外知識分子面臨的三種情境】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認為,不管是西方的知識分子,還是中國的士,發揮作用和扮演角色需要適應其生存的土壤,以回應所面臨的時代和世界格局。縱觀古今中外,知識分子面臨三種情境:第一種情境是蒙昧時代。當時科學并不發達,對未知世界的認識是匱乏的、扭曲的。知識分子努力去發現、探究、追尋真理,并傳播知識,啟迪民眾,卻要承負極大的風險,甚至最終被蒙昧的大眾政權或專制的教會所扼殺,像蘇格拉底、哥白尼、布魯諾。第二種情境是專制時代。知識分子以專業知識和獨立見解立身,卻被統治階級視為異己而遭排斥與打壓。第三種情境是昌明時代。科學進步、經濟繁榮、政治開明,知識分子可以全身心投入到知識的創造、科學的發現、思想的傳播和經濟的發展之中,甚至可以自由地表達對公共治理的意見,議政參政。當然,不同背景的知識分子可以有不同的見解,但是他們通過交流、對話、分享、競爭、融合,來凝聚共識,提煉對社會發展方向的指引。
摘編自《文匯報》
【李向民:文化產業供給側改革要做好“加減法”】紫金文創研究院院長、南京藝術學院副院長李向民認為,我國文化產業供給側許多深層次問題并沒有真正解決,這些問題主要包括結構性問題、體制性問題、周期性問題。文化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做減法:去文化企業落后產能、去文化產品之庫存、去金融泡沫之杠桿、降文化企業之成本。同時,文化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要做加法:提升文化產品質量,擴大文化影響力;改進市場營銷方式,擴大文化市場輻射面;改革投融資體制,支持中小文化企業成長;改革投融資體制,支持中小文化企業成長;加快數字化進程,促進文化產業提檔轉型;改善政策環境,為文化產業發展保駕護航;以文化創意驅動傳統產業升級改造;繼續加大財政的公共文化服務投入。
總之,中國文化產業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在于供給側的結構性矛盾。正因為這個矛盾,文化產業相對落后的生產力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只要我們思路清晰,措施得當,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文化產業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經濟發展中可以擔當更為重要的責任,為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出更大貢獻。
摘編自《新華日報》
【許瓊林:職業素養是企業安身立命的基礎】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修證公益基金會理事長許瓊林表示,觀察一下近兩年政府在中國制造方面陸續發出的聲音,就可以看出:素養,特別是職業素養的重要性已愈發顯現,而且提高職業素養已然到了迫在眉睫的程度。所謂職業素養,就是嚴格熟知職業的要求,并且嚴格按職業規矩執行。職業素養不僅是中國當下技術升級所急需的一種智力資源,就民營企業來說,甚至可以看作為安身立命的最重要基礎。不難想象,如果民營企業將規矩視為是羈絆,試圖用“搞掂”來逾越這些規矩,那么就會上行下效,公司領導對外“搞掂”,下屬就對公司領導“搞掂”,普通員工就會用“搞掂”糊弄工作。結果企業被搞得外部和內部到處是地雷,領導者縱有天大本事,天天讓企業在雷區左躲右閃,日子怎么能過得安穩?又怎么能指望企業擁有長久的未來呢?
摘編自《人民政協報》
【黃亞果: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探尋幸福真諦】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黃亞果認為,幸福是人們孜孜以求的生活狀態。早在我國先秦時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就對幸福作了大量論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觀。2000多年來,先秦諸子的幸福觀被許許多多中國人奉為立身準則和處世圭臬。今天,先秦諸子的幸福觀對我們認識什么是幸福、怎樣實現幸福仍然有著重要啟示意義:不沉溺于物質享受,追求精神快樂;不沉溺于物質享受,追求精神快樂;以堅守志向為快樂,以責任擔當為幸福。
摘編自《人民日報》
【毋燕:文藝工作必須牢牢遵循以人民為根本服務對象的宗旨】毋燕撰文指出,文學藝術是哲學社會科學宏闊范疇內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自古以來,那些美譽流傳的經典文藝力作給人們帶來了精神的動力和思想的火花,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習總書記在座談會上指出,哲學社會科學應該具有鮮明的特性——繼承性和民族性、原創性和時代性、系統性和專業性。這也正是文藝繁榮發展的思想指針。
文藝工作必須牢牢遵循以人民為根本服務對象的宗旨,創造出人民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和文藝作品。作為文學藝術研究工作者,要能夠透過各種鮮活真實甚至是駁雜紛擾的文藝文化現象,給予人民生活以深度的觀照,撥開表層看本質,厘清是非辨善惡,堅持那些真正代表先進文化、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真正代表社會發展必然方向的文藝研究工作。要保持海納百川的胸懷,把自己融入生活中,沉潛到廣大人民群眾最為普通的日子里去。深入生活,目的在于捕捉基層百姓的生活氣息和生存脈動,獲得基層百姓的人生體驗和情感共鳴,如此才能更為準確地把握住社會生活的潮流,明確大眾的精神狀態和生存需要,惟其如此,才可算是做到了熟悉生活。
摘編自《中國社會科學報》
(光明網記者 康慧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