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人類命運共同體、漢語教學、行政監管、產權保護、生態環境修復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蘇長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政治文化資源來自傳統和現代兩部分】
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外交學系教授蘇長和認為,我們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其政治文化資源來自傳統和現代兩部分。所謂傳統,中國古代有豐富的中外秩序資源,在當時地理所及的范圍內,形成一套處理中外關系的思想和實踐做法,這套思想和做法在今天需要創造性轉化。所謂現代,“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還需要從馬克思主義中尋找本源。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共同體和人類解放的思想中,包含著國際主義以及很多“人類命運與共”的資源。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關于世界不平等、剝削以及世界政治經濟秩序根源、改造的論述等等,都是我們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思想本源。同時,這些思想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從學理上區別于既往及現在流行的一些共同體理論如各種帶有宗教色彩的聯盟、大西洋共同體、“民主”價值觀聯盟等的重要依據。
摘編自《中國社會科學報》
【熊建輝:我國境外辦學在漢語教學方面投入精力過多】
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熊建輝指出,我國境外辦學在漢語教學方面投入過多的精力。從目前我國高校境外辦學所設置的一些專業來看,許多高校在漢語教學中投入了較多的精力。需要指出的是,把漢語教學作為辦學重點這一定位與我國的孔子學院目前承擔的任務有較多的重疊。孔子學院是為了開展漢語教學和中外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而設立的。但是與高校的海外分校不同,孔子學院品牌已經形成,在全球有很高的知名度并且已經形成了其自有的一套較為成熟的語言教學和文化傳播方案。從這點上看,我國高校境外辦學迫切需要重新調整“漢語教學”在辦學中所占的比重,將漢語教學作為一個學習的基本課程,而不是一門專業來設置。或者可以考慮,將漢語教學這一任務交由孔子學院完成,在具備基本的漢語能力后再銜接到分校的學習中來。
摘編自《光明日報》
【仝堯、武湖:“互聯網+”時代行政監管需確立嶄新監管理念】
徐州市委黨校仝堯、徐州市委組織部武湖指出,“互聯網+”時代行政監管,應確立嶄新監管理念。網信事業要發展,首要是打破陳腐的監管思維定勢。監管思維的創新是一個創造性的破壞。用新的產品代替舊的產品,新的企業代替舊的企業,新的行業代替舊的行業,一定會觸動現有產業既得利益者的奶酪。要厚植創新沃土,營造敢為人先、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調動全社會創業創新積極性,使之匯聚成推動經濟發展的磅礴力量。
摘編自《新華日報》
【白龍:完善產權保護的法治化路徑,增加人民群眾的財富安全感】
白龍指出,產權保護之所以引起社會高度關注,在于伴隨中國社會發展變遷,產權觀念的發育和成熟。如果說“有恒產者有恒心”描述的是靜態社會的財產保護,強調財產歸屬對于人們各安其位的重要性,那么當前強調的產權保護,則是動態社會促進共同福祉的基本規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各種資本的流動和融合,造就了多元動態的市場圖景。大大拓展的產權概念,不僅包括公有制經濟財產權,也包括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產權保護的對象不僅包括物權、債權、股權,也包括知識產權和其他無形財產權;不僅要依法處理當前的各種產權糾紛,也要妥善處理歷史形成的產權案件。給各類財產權以完善保護,需要在以往法律的基礎上,以頂層設計完善產權保護的法治化路徑,增加人民群眾的財富安全感。
摘編自《人民日報》
【尹衛國:生態環境修復治理需處理好四大問題】
尹衛國撰文指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是通過經濟加行政手段責令污染主體對受害者進行補償,但實質是對生態環境的一種修復治理,要達到這一目的,需要處理好幾個問題。一是賠償要大于治污。當生態賠償金小于治污成本時,缺乏社會環境責任的企業就會選擇排污,而不積極治污。因此,賠償金額必須大大高于治污成本。二是賠償不能替代治污。生態環境賠償只是遏制環境惡化的輔助手段,治污才是根本之策。三是賠償不能替代罰款。賠償生態環境損失與罰款是兩個概念,不能兩者合一。對污染主體要先罰款,再責令賠償生態損失,這是必不可少的雙重經濟壓力,不可絲毫免責。四是強化生態環境修復治理。
摘編自《廣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