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精神
【本課主題】
新時代“強軍藍圖”
【主講嘉賓】
尹建軍,中央黨校國家高端智庫學術委員會秘書處調研員。
【文字實錄】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人民軍隊如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戰略支撐,格外引人關注。
黨的十九大報告深刻把握國家安全環境的深刻變化,深刻把握強國強軍的時代要求,圍繞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論斷,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為國防和軍隊建設擘畫了壯闊藍圖。
這張藍圖鮮明確立了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歷史方位和總體目標。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一重大科學論斷,同時也指明了國防和軍隊建設新的歷史方位。
新時代,新使命,新目標。十九大報告鮮明指出,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
從“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到“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幾字之變,意義非凡。這個表述的變化對于中國軍隊意味著新的起點、新的開始,體現了認識的新高度、實踐的新要求,謀的是民族復興偉業,布的是富國強軍大局,立的是安全發展之基,標繪了新時代人民軍隊作為大國軍隊、強國軍隊的雄姿。中國軍隊要以新時代的使命感和要求,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保駕護航。
與十八大報告對比,十九大報告新提出了“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對于“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要求,也從“加快”更新為“全面”。強軍之路不能離開中國軍隊的優良傳統和作風,要在此基礎上發揚光大,才能真正實現強軍目標。軍隊是一個大體系,有作戰訓練、政治工作、科技興軍、依法治軍、軍民融合等各個方面。從“加快”到“全面”的變化體現了認識上的發展,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內容更充實、含義更具體。
十九大報告明確宣示,軍隊是要準備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須堅持戰斗力標準,向能打仗、打勝仗聚焦。同時報告將“管控危機”“遏制戰爭”置于“打贏戰爭”之前,這正表明了中國軍隊的發展有助于維護世界和平。愛好和平的中國,其血脈中沒有“武力威脅”的基因。 “能戰”首先是為了“言和“”,是為了維護地區穩定與世界和平。
這張藍圖為國防和軍隊建設提供了科學指導和根本遵循。
走過90年風雨歷程,人民軍隊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從勝利走向勝利,關鍵在于始終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十九大報告把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明確“必須全面貫徹黨領導人民軍隊的一系列根本原則和制度,確立新時代黨的強軍思想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的指導地位”。
一切偉大事業,都需要思想領航。新時代黨的強軍思想為國防和軍隊建設提供了根本指導和科學遵循。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軍的軍魂和命根子,永遠不能變,永遠不能丟,全軍和武警部隊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以黨的意志為意志。
這張藍圖科學部署了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戰略布局和發展路徑。
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確保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戰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力爭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這一新表述為未來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規劃了清晰的藍圖,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意味著中國軍隊建設在已取得重大成績的基礎上,將著眼于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安全,支撐國家利益拓展,瞄準未來戰爭,完成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轉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轉型。
報告中的又一個新提法是“中國特色現代作戰體系”。理解這個提法需要把握兩個關鍵詞。一是“現代”。中國軍隊有輝煌的戰無不勝的歷史,但是已經有很多年沒有打仗,在很多方面都需要與時俱進,實現現代化。二是“中國特色”。中國軍隊現代作戰體系不能照搬其他國家,而是建立在解放軍獨有優勢的基礎上,是中國軍隊優良傳統和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在新時代的發展與完善。
每一步都是歷史跨越,每一步都是偉大飛躍。從強調堅持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興軍、依法治軍,到要求更加注重聚焦實戰、更加注重創新驅動、更加注重體系建設、更加注重集約高效、更加注重軍民融合,再到新的發展戰略,十九大報告描繪了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的戰略布局和發展路徑,展現出新時代黨的強軍思想的科學體系和獨特魅力。
任何偉大夢想的實現,都離不開腳踏實地的奮斗。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戰略布局和發展路徑既科學務實又鼓舞人心,彰顯出我們黨高超的戰略目光和戰略定力。只要我們高舉旗幟、銳意進取、埋頭苦干,一定可以把這個宏偉藍圖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