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理政
【本課主題】
實踐新征程
【主講嘉賓】
韓慶祥,中共中央黨校校委委員、副教育長、科研部主任;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秘書長;中央政治局第11次集體學習主講專家。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人學和中國問題研究。兼中國人學學會副會長、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中國馬克思恩格斯研究會副會長。2004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8年入選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2014年入選“國家第一批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中央組織部聯系的高級專家。
【文字實錄】
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光明日報理論慕課,我是中央黨校的韓慶祥,今天我講的題目是實踐新征程,這是十九大報告第四個部分所講的具體內容。
第一個部分,講的是進入新時代的根據、標志、目標;第二個部分,講的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實現這個復興,必須要推進“四個偉大”的實踐;第三個部分的內容,講的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第四個部分的內容主要講的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實際上講的是實踐新征程。從十九大到二十大之間有一個歷史交匯期,那就是從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那就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進,這是第二個百年目標。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是兩個百年目標的交匯期,有33年,所以,十九大報告它不僅僅是對這五年的規劃。它實際上是對2017年到2050年這33年的一個長遠的規劃。戰略規劃,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條基本經驗。我們有五年規劃,我們有“三步走”戰略,比如說十八大以前十三大、十五大,我們有個“三步走”戰略。溫飽,小康、基本現代化,到了十八大以后,溫飽問題已經解決,總體小康,已經解決,全面小康,馬上解決,到2020年。所以。十九大以后就把基本現代化和民族復興一下子擺在了我們中國共產黨人的面前,具有戰略謀劃、戰略眼光的中國共產黨就會自覺地對這33年作出戰略安排,作出戰略謀劃。這個戰略安排和戰略謀劃,歸結為一個決勝的關鍵期,兩個發展階段或兩個發展步驟。這一個關鍵期,就是2007年到2020年這三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期。這三年時間關鍵要打好三大攻堅戰。
第一個,防范化解風險;第二個,精準脫貧;第三個污染防治。現在講講第一個攻堅戰,就是防范化解風險,為什么把這個化解風險作為第一個攻堅戰呢?因為我們越接近目標,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風險就會越大,在國際社會,當我們日益接近世界舞臺中央的時候,有些國家尤其是由美國為代表的某些國家,對我們中國羨慕嫉妒恨就會更加強烈,十八大以后,美國為代表的一些國家制造出來南海問題,釣魚島問題、朝鮮半島問題等等,這就是風險。我們國內有沒有,隨著我們日益走進世界舞臺中央,強起來,人民群眾的訴求多樣了,增強了,提高了,緊迫了,如果我們的法治沒跟進,德治沒跟進,治理沒跟進,觀念沒跟進,這就可能產生社會矛盾,這個社會矛盾集在一起,會在薄弱環節爆發。
第二個攻堅戰精準脫貧。總書記講精準脫貧一個都不能落下,要精準對準每一個人,脫貧了還不能反貧,要建立起那個地方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這四句話每一句話都要落地,都要打攻堅戰。第三個,防止污染,當2020年,我們黨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了,而那個小康社會,人民群眾會有一個很大的期待。就這個小康,天是藍藍的,云是白白的,水是清清的,空氣是清新的,吃點東西是放心的,這是第一個關鍵期,然后從2020年到2035年,奮斗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15年,要全方位推進,但總書記強調抓重點,帶好面上的工作,這是十五年的重點,就是要牢固樹立落實新發展理念,集中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新發展理念和社會主要矛盾具有內在相關性,比如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這個美好生活,一定是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生活。這個美好生活,一定是人和自然界和諧相處的生活。共享發展,綠色發展。要解決不平衡發展,要注重協調,要解決不充分發展,要注重創新。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都與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相關。然后從2035年到2050年,再奮斗15年,把我國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十五年也要全面推進。但是重點有兩個,第一個重點,讓我們的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讓國家治理更加現代。第二個重點就是十九大報告講的實現強起來的五個目標要真正落地,真正落地了,我們才能宣告到2050年我們建成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一個關鍵期、兩個發展階段,就是十九大報告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實踐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