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黃少成(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導師、教授);趙姍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文化建設方面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是黨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實踐和發展經驗的最新理論成果,既有文化認識觀點上的創新和發展,又有文化實踐工作布局上的方法要求,具有理論與實踐相統一、歷史與現實相貫通、認識論與方法論相結合的鮮明特色。
一是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理論與實踐相統一是馬克思主義實踐論的基本觀點,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文化建設的優良作風。習近平文化思想繼承了馬克思主義實踐論的思想精髓,傳承了黨的優良傳統,堅持在研究實踐問題、解決實踐問題中豐富發展,在推動實踐發展、指導實踐進步中成熟完善。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黨的百余年奮斗史,是黨推動文化革新、實現文化創造、堅定文化自信的光輝歷史。重視文化建設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也是黨領導文化發展的顯著優勢。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開啟領導文化建設的初步嘗試。通過創辦系列文化刊物、組建文藝社團、成立研究機構、開設文化課程宣傳革命運動,提出建設“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發展目標,明確了文化建設的前進方向。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領導文化建設服務國家發展大局。通過制定團結、教育等積極的文化政策對知識分子和舊的文化教育事業進行改造;確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化發展方針,為調動知識分子的文化創作激情,提供了文化建設的制度保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時代背景下,黨在繼續堅持雙百方針的同時,更加注重應對社會思潮多元化的文化趨勢,將精神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文化發展方向,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建設的戰略任務,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文化建設擺在治國理政的戰略高度,在積極吸收、充分汲取黨領導文化建設的實踐經驗基礎上,提出堅定“四個自信”、明確“九個堅持”、把握“七個著力點”等文化發展觀點,明確“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文化使命和行動指南。中國共產黨的文化抱負和文化責任一脈相承,習近平文化思想就是對黨不同歷史時期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標志著黨對文化建設規律認識的新高度。
習近平文化思想根植于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實踐需求。實踐是理論的本源,實踐是理論發展的動力。習近平文化思想是直面新時代文化建設實踐的理論產物,這一思想蘊含鮮明的實踐觀點,根植于解答重大時代課題的實踐需要、根植于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的實踐需要。從野蠻邁向文明的人類社會,從來都無法依靠固步自封得以實現。立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多元文化觀念并存的時代境遇,習近平文化思想在文化多樣性格局中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文化理念,全球文明倡議的重大命題,為理解人類共同命運、超越零和博弈舊思維提供了中國智慧,對“文明沖突論”“文明隔閡論”等錯誤思潮進行精準回擊,解答了“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的重大時代課題。人民性是貫穿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立場,滿足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的實踐需要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內在要求。習近平文化思想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從人民實際生活中汲取文化素材;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要創造人民喜愛、人民接受、人民認同的文化理論;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文化創作導向,圍繞人民需求創作文化作品。習近平文化思想在回應實踐需求的基礎上推動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深入發展。
二是歷史與現實相貫通。習近平文化思想作為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文化建設領域突出的理論成果,是“兩個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的必然產物,繼承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思想觀點,吸收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同時根植于新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現實要求,是歷史與現實相貫通的智慧結晶。
習近平文化思想繼承了歷史傳統。中華民族在長期歷史奮斗進程中積累了深厚的文化智慧,蘊含著深刻的人文精神、哲學思維、教化思想、道德觀念和價值理念。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從歷史傳統中挖掘資源、汲取智慧,不僅實現了歷史傳統中文化智慧與當代文化實踐發展要求的融通融合,還將其中的思想創造、理論創新運用于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文化建設中,提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科學方法。習近平總書記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描述人與自然的關系準則;用“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物無孤立”“萬物皆化”“明者因時而變”的哲學思維治國理政;用“尊師重道”“因材施教”“以德立人”“有教無類”的思想引導教育發展;用“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世界大同”和“崇仁愛、重民本、守誠信、講辯證”的價值理念描繪社會理想;用“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扶危濟困”“德不孤,必有鄰”的道德觀念闡釋倫理規范和公德思想。
習近平文化思想解答了現實問題。習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的時代背景,堅持全面考察文化在新時代的現實境遇,解答了文化領域突出的現實問題。習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了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務,就是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闡釋了新時代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文化使命;指明了始終堅持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的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基本遵循;明確了“七個著力”的工作要求和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戰略部署。習近平文化思想在新時代文化建設實踐中展現出強大偉力,為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擘畫了宏偉藍圖,提供了行動指南,實現了歷史與現實的貫通,不斷引領新時代文化建設開拓新境界。
三是認識論與方法論相結合。認識論與方法論相結合是中國共產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鮮明特色。習近平文化思想作為中國共產黨持續探索文化建設的重大理論成果,是新時代文化建設原創性理論的集成,其理論自身也兼具這一特質,既有文化認識觀點上的創新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實踐布局上的方法要求,回應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在認識論和方法論上的時代課題。
習近平總書記從認識論高度整體關照新時代文化建設實際,回應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問題,提出了一系列關于文化建設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比如: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戰略地位作出新的概括,指出“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提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深刻認識“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歸根到底是文化自信”,明確文化自信的重要地位,堅定“四個自信”;概括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提出文化建設新使命;明確“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堅持黨的文化領導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以及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道路;構建中國話語體系和中國敘事體系等重大認識論成果。
習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了一系列關于文化建設的認識論觀點,也內在地包含了推進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方法論要求,為分析和解決新時代文化建設問題提供了思想路線和方法指引。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科學指南,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不動搖,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文化新境界;堅持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堅強領導,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實現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守正創新和政治引領;深刻理解“兩個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的重大意義,堅持對馬克思主義魂脈的始終堅守,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的傳承弘揚,激發文化活力,堅定文化自信;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文化使命,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全面認識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務,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持續推進黨的創新理論體系化研究和學理化闡釋;準確把握新的歷史起點肩負的文化使命,深入貫徹文化建設的戰略部署,全面落實新征程文化建設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和基本要求,引領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