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王晨(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近日,中宣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新時代職業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強調必須適應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要求,著眼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推動職業道德建設展現新氣象新作為。《綱要》提出以弘揚勞動精神、敬業精神、奮斗精神、服務精神、奉獻精神、創造精神、勤儉節約精神為重點,廣泛開展職業道德宣傳教育和主題實踐活動。職業道德作為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道德準則,是維護職業秩序的重要力量。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征程中,引導人們深化對七種精神的認識,有助于進一步發揮職業道德力量,提升從業者的綜合素質,促進各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夯實國家各項事業的發展根基。
一是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勞動是人類的本質活動,勞動光榮、創造偉大是對人類文明進步規律的重要詮釋。中華民族正是因為勞動創造擁有了歷史的輝煌,也正是因為勞動創造擁有了今天的成就。新時代新征程,弘揚勞動精神關鍵在于引導人們堅守崇尚勞動的價值取向,厚植熱愛勞動的真摯情感,塑造勞動創造幸福的正確認識,養成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勞動習慣和技能,進一步營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的社會風尚,使得通過勞動追求美好生活成為人們的廣泛共識,形成推動民族復興進程的強大精神力量。
二是敬業勤業精業。敬業精神體現為熱愛和敬重自己的工作崗位,對工作認真負責、勤奮努力、精益求精。這一精神有助于引導人們正確認識業務工作與人生發展之間的關系,樹立專心做事與認真做人相結合的生活態度。當前,我國發展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既帶來一系列新機遇,也帶來一系列新挑戰,要求社會中的每個成員都應順應時代發展新要求,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練就真本領,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專一行,做到敬業勤業精業,成為善于干事創業的崗位能手、行家里手。
三是愛國奮斗。職業道德中的奮斗精神,既是對職業使命的忠誠,更是對家國情懷的踐行。當前,我國發展面臨許多不確定性和挑戰,但中華民族從來都是在風雨洗禮中發展、在歷經考驗中壯大的,所依靠的正是每一個人立足自身崗位自強不息、艱苦奮斗,從而匯聚成中華民族把握發展機遇、戰勝困難挑戰的強大力量。繼往開來,中華民族只要始終發揚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就一定能實現偉大復興的夢想,達成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夙愿。
四是服務人民。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服務精神是指一種全方面的、面向人民群眾的、用心解決問題的精神,是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在職業生活領域的重要體現。在現代社會中,人們的社會分工進一步細化,個體在不同的崗位中付出勞動參與生產,為社會發展進步貢獻自身的力量。每個人無論從事什么工作、能力如何,都應該在本職崗位上通過不同形式為群眾服務,形成人人都是服務者、人人又都是服務對象的良好秩序與和諧狀態。對于每一個從業者而言,踐行服務精神就是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誠懇謙虛、認真盡責的工作態度,以不斷精進的職業技能,盡心盡力地服務人民和國家。
五是奉獻社會。奉獻社會要求從業人員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地為社會和他人作貢獻,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中最高層次的要求,體現了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最高目標指向。奉獻精神不僅體現在危難時刻的挺身而出,更蘊藏于平凡崗位的日積月累,是職業理想與價值追求的深度融合。站在新的歷史方位,引導人民將積極奉獻精神踐行于日常職業行為之中,當職業行為與群眾需求同頻共振,當專業技能轉化為惠民實效,奉獻便從抽象理念化作可感可觸的溫暖,在解決“小問題”中匯聚社會進步的“大能量”。
六是創新創造。職業道德中的創造精神,既是革故鼎新的動力源泉,更是新時代勞動者突破窠臼、服務社會的價值標桿。這種精神,不僅要求從業者在專業領域深耕細作,更需以開拓者的姿態回應時代課題,將職業使命與創新實踐熔鑄為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能。新時代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創新正在成為引領發展第一動力。未來,從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從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到扎實推進共同富裕,需要各行各業的從業者以時不我待的責任感、突破陳規的創新意識和探索未知的信心勇氣,立足自身崗位在創新實踐中增強我國發展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
七是勤儉節約。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歷來為國人所提倡。這種發軔于農耕文明的生存智慧,在生態文明的建設中正煥發出超越時代的生命力,演變為驅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能。它不再是因物質生活資料短缺產生的倫理要求,而是體現為對資源的敬畏之心、對效率的極致追求、對創新的持續投入。各行各業的從業者都應像愛護眼睛般珍惜資源,像經營家庭般優化工作流程,勤儉節約這枚古老的精神火種,必將照亮高質量發展的未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