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棄考,出路在何方
“棄考族”放棄高考就沒有出路了嗎?
業內人士認為,現在考生的壓力越來越大,很多學生在一模和二模考試發揮不理想的情況下,選擇放棄。有的考前放棄報名,有的考后放棄填報志愿,更有甚者在被錄取后放棄報到。在高等教育擴招政策之下,越來越多的學生覺得上大學已經不是什么稀罕事情了。
此外,大學學費高也成為部分考生棄考、棄學的原因之一。即使按較低的高校學費每年5000元算,就占2010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5919元的84%。
所謂高考 只是選修課不是“必修課”
某大學招生辦李主任:“近幾年的招生形勢確實越來越嚴峻,去年我們在安徽計劃招生400人,實際錄取210人,而真正報到的僅有170多人。”
安徽萬通汽修教育專家說道:“高考、上大學是人生中的一次選擇,很多家長要求孩子必須考上。殊不知,高考只是人生的選修課而不是‘必修課’,不同的人適合不同的發展道路,比如學習能力很強的可以繼續深造在學術方面有所成就,動手能力強的孩子則更適合學一門技術。”
留學熱不斷升溫 高考棄考生正在逐年增多
中國傳媒大學國際學院的彭老師說:“如今,留學已經成為國內考生的一項選擇,被稱為高考的第二志愿。一些人認為,這體現了中國的發展和進步,而另外一些人則認為,中國內地高等教育正在遭遇全球化的沖擊,棄考留學只不過是這種沖擊下的一個縮影。”不管怎樣,從過去千軍萬馬擠“獨木橋”到現在面臨四通八達的“立交橋”,莘莘學子要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路才是至理。
讓“被棄考族”不因為家庭貧困而無奈放棄高考
隨著對公益助學行動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投身公益的企業意識到公益不僅在于做,更在于如何做。在這些投身助學的企業中,筆者關注到加多寶的助學方式值得借鑒,堅持13年捐資助學的同時,它形成了發展型助學模式。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模式注重培養受助學子的公益意識,引導他們成長為新生的公益力量,使其有能力之后也能幫助和他們一樣境遇的學生。除此之外,加多寶也協同了多方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助學,通過 “一堂課支教”“愛心義賣”等助學活動,引領了千余名志愿者參與助學,形成一種“愛心傳遞”的良性循環,而這樣的公益方式比較具有可持續性。不要讓棄考成為一種習慣的現象,社會各方都需要思考下如何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一方面高校需要反思為什么考生選擇出國留學,怎么樣才能規避人才外流;一方面也需要更多公益力量的團結協作,幫助寒門學子圓夢大學。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貧困考生都將走入自己理想的大學,改寫人生。
熱點面對面 | 華夏文明 |
![]() |
![]() |
![]() |
關于《旅游法》,你應該知道的那些事 | 養老金雙軌制并軌,何時才能趟過改革這條河? | 厘清路線 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
![]() |
![]() |
![]() |
政府如何借扶持“國貨”彰顯文化自信 | 大學生就業如何實現逆市突圍? | 不要過分解讀“中國式過馬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