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認為中國的地方債最終大都形成了實物資產,而不是消費。因此,中國不太可能出現像美國底特律那樣政府破產的城市。重要的是,當前中國經濟存在的地方政府債、影子銀行等風險因素令市場信心下降,而信心缺失會加劇經濟下行,經濟一旦失速,進入慣性下滑軌道,信心缺失與經濟下滑就會形成惡性循環,有百害無一益。
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宋立也認為,底特律城市發展已經處于下行階段,而我國的城市都處于上升期。在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我國地方政府的債務是用于交通運輸、保障性住房等投資建設,而這些債務的形成均為一些優質資產,將使幾代人受益。
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指出,我國地方融資平臺大部分資金用于生產性投資而非消費,這些貸款短期內可能會出現現金流不足的情況,但長期看效益較好。平臺貸款的期限較長,目前資金質量優于一般貸款。此外,平臺貸款增速正在放緩。 【詳細】
歡迎關注【光明網理論動態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