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農產品走向前臺 】
【新聞背景】
日前,面對轉基因食品的激烈爭論和公眾對轉基因食品知情權的千呼萬喚,農業專家做出回應,公布了我國目前批準的轉基因食品名單。
關于轉基因食品的爭議,從專家學者的理論探討到市井百姓的街談巷議,時有涉及,持續時間長、參與范圍廣、輿論關注度非常高。這次發布,回應了人們長期以來的關切。
近日,農業部公布了國內轉基因食品名單。相對于以往讓消費者猜測,這個公開的態度值得肯定。知道了哪些食品使用了轉基因技術,下一步工作,就是進一步消除公眾對于轉基因食品的疑慮了。
【專家解析】
一張名單回應公眾關切:在互聯網上,曾流傳一份“轉基因食品鑒別手冊”,手冊中提及目前國內市場上常見的圣女果、大個兒彩椒、小黃瓜、小南瓜等都是“隱藏的轉基因食品”。農業部及專家學者公布的轉基因食品名單中,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大豆、玉米、油菜等確實在轉基因之列,但圣女果、小黃瓜、大彩椒等網上盛傳的轉基因食品其實是“冤假錯案”。
中國農科院生物安全研究室主任王志興,圣女果、大彩椒、小黃瓜都是非轉基因的常規品種,稱其為轉基因食品的說法都是謠傳,不能用大小來判斷是不是轉基因品種。目前我國市場上的轉基因食品,進口的主要有大豆、油菜籽和玉米及相關產品,國內已批準安全證書的作物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只有棉花、番木瓜批準商業化種植。
轉基因農產品在世界市場鋪開:一直以來,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都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很多人對此都心存疑慮。那么,和我們國家相比,歐美國家的轉基因食品現狀和對轉基因的態度又是怎樣的?
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高級農藝師劉培磊,“保障安全、促進發展是我們管理轉基因生物的一個根本原則,保障安全也是政府的職責。所有經過安全評價獲得安全證書的轉基因產品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國家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林敏,轉基因食品入市前都要通過嚴格的毒性、致敏、致畸等安全評價和審批程序,不算實驗室時間,僅進入安全評價階段就需要3年以上時間,目前還沒有其他食品經過如此嚴格的安全評價。
消費者的疑慮如何消除?未來,我國轉基因的發展會有怎樣的走向?公眾對于轉基因的疑慮又該如何消除?
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員謝家建,大家都知道,我國人口多,土地和水資源非常缺乏,而且主要農作物病蟲害頻繁發生,這就決定了我們應該走一條適合自己國情的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發展道路。轉基因生物技術作為一種新的方法,需要與傳統的農業相結合,在科學評估和科學管理的情況下積極研發,并進行全面的安全評估,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推進其在農業中的運用。
摘編自光明日報 詳細》》
歡迎關注【光明網理論動態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