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金改:釋放什么信號】
【新聞背景】
自溫州金融改革以來,泉州、深圳、珠海等地金改逐步走向深入。最近,國務院批準上海設立自貿區,將試點投資和金融改革創新,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等一系列金融改革有望在自貿區內先行先試;加之山東、義烏等地方金改事件,地方金融改革已被推向前臺。地方金融改革究竟意義何在?是否會成為當前中國金融改革的突破口?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地方性的先行一步還顯不夠
金融市場是一個金融資源快速流動的全國性統一市場。在這樣一個金融市場,自下而上的地方金融改革對推動全國的金融改革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要取得突破性的進展是不可能的。在嚴防系統風險及區域性風險發生的前提條件下,最為重要的推手仍然是中央政府。比如要重新界定政府的市場職能,重建金融市場得以健康發展的制度基礎,全面改革開放,加速中國金融利率市場化及匯率市場化的進程等。這些都是當前國內金融市場最重要的全國性問題。這些重大問題不取得進展,一個有效的價格運行機制是無法形成的,中國金融改革也是無法取得成功的。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場研究室主任楊濤:地方金融的發展,正是在為國家層面的金融體系夯實基礎
這表現在金融“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對于“硬件”,如為了促進地方金融規范發展并且推動制度試點,地方可以推動金融法制建設,成為國家金融法制的重要補充。上海的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溫州的民間金融規范等,都在此方面有所突破和創新。對于“軟件”,當前如金融信息和設備、支付清算體系等金融基礎設施,不僅對于地方金改深化起到重要支撐,而且有利于地方提升金融競爭力。詳細》》
歡迎關注【光明網理論動態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