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昌文:“不簡單以GDP增長率論英雄”有助于使政府從“越位點”退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所所長、研究員趙昌文撰文指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不簡單以GDP增長率論英雄”的經濟考核思想,將為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從根本上為市場決定性作用的發揮提供制度保障。在市場體系的統一開放性方面,GDP中心主義所導致的地方保護主義是關鍵障礙。在市場體系的競爭有序性方面,GDP中心主義所導致的政府干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并存也是關鍵障礙。此外,在GDP中心主義的影響下,地方政府“公司化”現象普遍存在,這就導致了政府既存在“越位”,也存在“缺位”,損害了政府作用的發揮。“不簡單以GDP增長率論英雄”不僅考核經濟增長率,還考慮包括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生態效益,意味著“加強地方政府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環境保護等職責”,這有助于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要加大政府職能轉變力度,既積極主動放掉該放的權,又認真負責管好該管的事,從“越位點”退出,把“缺位點”補上。
(摘編自《人民論壇》詳細》》)
【貢森:延遲退休全社會需要一場理性對話】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副部長貢森在談到在延遲退休問題時,認為社會亟需一場理性的對話。由于公眾的反對聲音,中央在延退問題上采取了非常慎重的態度。三中全會只是決定“研究制訂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而不是“制訂”。很多人反對延遲退休,是對政策有誤解,以為延遲退休一下子要延長個三五年。對此,政府就應把設置合理等待期、小步慢走等政策考慮向公眾解釋清楚,消除誤解。
更為關鍵的是,政府應該盡快著手解決現有養老制度中的缺陷,特別是國家公務人員與普通公眾在養老金繳納與養老待遇上的差距問題。通過更加公平的制度設計,向老百姓顯示深化改革的決心,贏得公眾的理解和支持。
(摘編自《中國青年報》詳細》》)
【李工真:大學是具有“自由特權”的組織】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李工真研究指出,大學興起于11世紀西歐新興商業城市發展的過程中,它是作為市民階級一部分的知識分子們,為了自身的發展而建立起來的學術組織。最初的“大學”與“行會”是同義詞。大學在創辦之初就是一種具有“自由特權”的組織,這種“自由特權”首先體現在它的“自治”與“自由”上。盡管在中世紀,“信仰高于科學,它確定科學的邊界,規定科學的前提條件”,但大學教師是有知識自由權的,他“有權講授他認為是真理的東西”。
被譽為“現代大學之父”的洪堡,頭一次明確地將“大學自治”“學術自由”“教學與科研相統一”作為現代大學的“三原則”寫進了章程。自“柏林大學模式”開創以來,“為科學而生活”成為了學者們的座右銘,“追求科學真理”成為學者們最高的人生目標。從此,大學成為“研究者的共同體”,并開創了嚴格的“科學成就原則”:唯有研究的獨立性、獨創性和成果,才能決定大學教授崗位的占有。這就要求學者們“必須獻身于科學”,“必須敢向已形成的輿論挑戰,必須敢冒與他人在學術上沖突的危險,必須要有科學研究上的真正突破”。
(摘編自《光明日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