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黨與法的關系、學術話語、國企改革、金融改革、部門利益法律化、網絡輿情管理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南振聲:堅決反對以黨代法、堅決防止以法代黨】
黨的領導與社會主義法治之間并非是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而是有機統一、相互促進的。只有正確認識和處理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之間的關系,才能真正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戰略任務落到實處、取得實效。一方面,要堅決反對以黨代法。一要保證憲法和法律的權威。二要將權力運行納入法治軌道。三要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另一方面,要堅決防止以法代黨。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保證。為此,必須加強和改進黨對法治工作的領導,健全黨領導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完善保證黨確定依法治國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的工作機制和程序,加強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統一領導、統一部署、統籌協調,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過程。必須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機制。必須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隊伍思想政治素質、業務工作能力、職業道德水準,著力建設一支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會主義法治工作隊伍。
摘編自《解放日報》
【韓喜平:學術話語不是“就事論事”的具體行為設計】
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韓喜平撰文指出,中國的學術話語體系作為中國人獨特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與方法論,作為中國人自我發展追求自己理想生活的理論表達,從形式到內容都應當是具有民族特征的。具有民族性的學術話語,首先應當是對百姓日常話語的尊重,既與日常生活話語中的那些古老且又鮮活的價值內涵相一致,又反映著百姓的現實要求。其次應當以中國人為本,解決中國立場、中國眼界中的問題。再次是總結提升中國經驗,探索中國未來發展的種種可能。但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學術話語不是現實或大眾情感的直觀描述,也不是“就事論事”的具體行為設計,它對現實和問題的把握必須站在普遍性和反思性的高度上,它的理論形態必須是概念的體系,它的問題、問題闡釋及研究方式不僅來自于民族的文化與學術傳統,更多地受益于人類思想文化的歷史發展與當代知識的整體狀況。
摘編自《紅旗文稿》
【張悅:以國資改革帶動國企改革】
遼寧省沈陽市委辦公廳張悅認為,以國資改革帶動國企改革,根本是打好資本運作“牌”,通過推動國有資產的資本化、證券化,一方面,切斷企業與政府之間的“臍帶”,讓國有企業完全地走向市場,成為公眾公司,接受公眾監管,使原來缺失的所有者歸位,而政府不必再事無巨細地“管資產”;另一方面,讓國有資產動起來、活起來,實現基礎性、公用性、先導性作用的角色回歸,為政府更好地“管資本”奠定基礎。以國資改革帶動國企改革,不僅堅持了問題導向,更是一種歷史的必然。
在以國資改革帶動國企改革的實踐中,應當把握好以下幾個關鍵點。1.在改革的視野上,注重涵蓋全部經營性國有資產。推動國資改革首先得擁有資本,在更大范圍開展資源整合和資本運作,進而實現整個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2.在改革的模式上,注重集中力量推動國企整體上市。以國資改革帶動國企改革,實際是把國有企業的股權結構改造、體制機制調整與資本引進、產品結構優化組合到一起,既治標又治本,進而形成以“資本”為紐帶的新型政企關系。3.在改革的目標上,注重優化國有經濟的布局結構。在新一輪改革中,應該從微觀企業層面跳出來,在國資層面設計、主導改革方向,明晰不同行業領域合理的國有股權比例,用資本化、證券化的辦法提高國有資產的流動性,以資本的力量突破企業之間的壁壘,改變國有經濟在原有領域不斷“滾雪球”的發展局面,使其真正實現布局優化、戰略轉型,充分發揮基礎性、公共性、先導性作用。
摘編自《經濟日報》
【陳歡、王曼怡:以創新和監管推動金融改革】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陳歡、王曼怡表示,隨著市場競爭逐漸加劇,我國金融創新層出不窮,,金融監管面臨新的挑戰。一是缺乏宏觀審慎監管制度和工具。二是行業監管標準不一,形成監管套利空間。三是以互聯網金融為代表的新興行業面臨監管挑戰。
目前的金融監管體系和金融行業的風險狀態并不匹配,有效發揮金融監管部門間協同作用,有針對性地防范預期風險,營造一個創新合規有序、積極向上的金融市場環境,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金融監管的改革應該在觀念上建立起“、“互聯網”式的監管思維,即具有開放、包容、多點聯動的特色。二是要盡快完善金融監管的政策和法律法規。三是金融監管的技術手段和設備亟待更新。四是建立公平競爭與守信激勵平臺,加強誠信建設。
摘編自《經濟日報》
【吳曉靈:部門利益法律化主要體現在法律起草的主導權上】
全國人大常委吳曉靈說,在立法過程中,法律起草的主導權是非常關鍵的,一旦一部法律或修改法律案已經起草好了,提交常委會會議或全國人大法律委審議時,很難作顛覆性修改。所以,在人大立法中,應該是人大專門委員會或者是工作機構來主導法律的起草。主導并不意味著所有的事情都要親自去干,而是由人大專門委員會和常委會工作委員會來組織起草小組,人力不夠、知識不足,可以吸收社會力量和政府機構的專家參加。但是起草小組組長是專門委員會的同志和工作委員會的同志,這就在不同意見的取舍方面體現了主導權。現在社會上詬病最多的就是部門利益法律化,主要體現在法律起草的主導權上,自己給自己立法,怎么能夠立好?所以,應把人大有關專門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主導法律案的起草這件事情規定明確,提前介入應作為例外情況。
摘編自《法制日報》
【卿立新:用大數據思維創新網絡輿情管理】
湖南省委副秘書長、省委網宣辦主任卿立新表示,隨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新技術的迅速發展,人類進入數據時代。大數據帶來的信息風暴正深刻改變我們的生活、工作和思維方式,對網絡輿情管理也帶來深刻影響。創新大數據時代的網絡輿情管理,要將大數據理念和手段貫穿始終,做到“五個結合”。1.將大數據和社會治理緊密結合起來,改進網絡輿情源頭治理。2.將大數據和網上政務信息公開緊密結合起來,提升政府公信力。3.將大數據和日常輿情管理緊密結合起來,提高網絡輿情整體掌控能力。4.將大數據和突發事件應對緊密結合起來,提高網絡輿情應急處置能力。5.將大數據和輿論引導緊密結合起來,提高感染力和說服力。
摘編自《紅旗文稿》
(光明網記者蔣正翔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