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玲 | 2015-03-31 | 王營 |
【內容提示】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的講話中指出: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要注意把我們所提倡的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習總書記的講話,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指明了方向。從高校的角度,我認為,這事實上向我們提出了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生活化”的新命題。
談到“生活化”,許多人會想到西方現象學大師胡塞爾“生活世界”的概念。的確,胡塞爾也好,哈貝馬斯也好,這些西方哲學家都對“生活世界”的概念進行過探討。不過,不能僅僅把西方學者的“生活世界”理念作為這個論題的理論基礎。因為,以胡塞爾為代表的西方學者盡管關注到了“生活世界”的無限豐富性,然而,其根本出發點和歸宿還是為了解決西方的文明危機,從根本上說還是屬于一種“意識哲學”,缺乏實踐色彩。那么,我們能不能在馬克思主義那兒尋找到理論支撐呢?答案是肯定的。馬克思說過:“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人們的存在就是他們的現實生活過程”以及“個人怎樣表現自己的生命,他們自己就是怎樣”等等,這些論斷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明確說過:“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他鮮明提出了“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的論斷,可謂至理名言。這些都是我們今天核心價值觀教育“生活化”命題的重要思想來源和理論支撐。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生活化”是一個新命題,其基本意蘊是: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在生活過程中、通過生活而進行的教育。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演變的軌跡,來自于生活世界并存在于生活世界之中。生活是價值觀形成的沃土,也是價值觀認知和認同的源泉。這就要求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要從生活出發、在生活中進行。這可以從橫向和縱向的雙重維度來看。從橫向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不僅要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進行,而且要在學習生活中進行;不僅要在大學生的學校生活中進行,而且要在大學生的校外生活中進行。從縱向看,不僅要在學校教育階段的生活中進行,而且要在大學生一生的生活中進行,這是一個終身感悟、漸進展開的過程。
實現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生活化”,要以寬廣的視野和辨證的思維看待當下的生活世界。價值觀教育的“生活化”,并不意味著價值觀教育等同于生活、教育在生活世界中消融。核心價值觀教育也并不是無條件地迎合生活世界。事實上,真實的生活世界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有著雙重的影響。一方面,人類世代相傳的追求真、善、美的生活實踐,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有著良好的熏陶。另一方面,在當今復雜的時代語境下,豐滿的理想與骨感的現實之間產生了落差,給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帶來了不少的困惑和影響。因而,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生活化”,首先要求大學生正確認知當下的生活世界,并在生活世界的感知和領悟中,牽導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諦,從而引導自己健康的生活。
實現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生活化”,要把生活化的校園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舞臺。特別是通過學生社團、宿舍、網絡等載體,使大學生在真實的生活世界中無聲地獲得核心價值觀教育。就像杜甫詩中所說的要“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應該是最高的教育境界了。要達到這種教育境界,必須有教育理念的更新。在這里我倡導“食鹽說”。打個比方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好比食鹽,我們過去的錯誤往往是大把地往學生嘴里面塞,可是太咸了,學生難以下咽。現在,我們把一點點食鹽,有時或許就需要一點點,放到色、香、味俱佳的菜肴里,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吃下去。其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功效就在里面了。
實現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生活化”,當下要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進”工作。在“三進”中,“進教材”容易,“進課堂”也容易,但“進頭腦”則難。需要指出的是,傳統的灌輸教育模式,忽視了學生的認知結構和規律,過多地進行知識灌輸,學生記住的往往只是大量的“知識”層面的東西。例如,大多數學生能夠記住或背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24個字、12個范疇,但可能并沒有使大學生在內心深處激起價值觀認知和認同的沖突,沒有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匯到自己的精神血脈之中,也沒有改變大學生原有的行為模式,因而這樣的教育效果并不令人樂觀。實現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生活化”,就是從大學生的生活出發,結合現實中每一個具體而微的場景,結合身邊每一個具體可感的“故事”,通過感知、領悟和升華,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個字的“知識體系”轉變為“認知體系”,繼而轉變為“認同體系”,最后升華為“信仰體系”,從而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成為大學生心靈的羅盤,而且成為他們行為的指南,從而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這也是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生活化”命題最深層的意蘊。
由此可以說,對大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不一定打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旗號,而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請下“神壇”,讓它回到大學生生命個體感受的真實的生活世界,通過具體的事實和辯證的邏輯,去證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的正確性和真實性,從而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最終指向。這就是,首先實現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大認同,即政治認同、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在這個基礎上使大學生的行為模式默默地、暗暗地、悄悄地發生預期的改變,這樣的行為模式承載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樣我們才能說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取得了成效,達到了“鑄魂”的目標。從這個意義上說,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生活化”還要“化”很長一段時間,可謂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