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制度體系,激發了中國社會方方面面的創造潛能。隨著這一制度體系不斷完善和發展,必將在更大程度上釋放社會活力和創造力。本版約請相關專家就“中國制度具有巨大活力”這一主題進行探討。——編者
高效 穩定 和諧 和平
中國制度為活力釋放提供廣闊空間
楊金海
習近平同志多次講到,要從世界潮流的高度看待中國與世界的關系以及有關發展問題;樹立世界眼光,把握時代脈搏,把當今世界的風云變幻看準、看清、看透,從林林總總的表象中發現本質,尤其要認清長遠趨勢。這一思想有重要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意義。我們看待中國現行制度的特點與走向,也應當從此高度著眼。
就整個當今世界來說,兩種社會制度的轉換正在悄然而卻深度地進行著。可以說,盡管從形式上看,資本主義今天還在發展,但從實質上看,社會主義正日益強盛。因此,我們既要站得高、看得遠,把握世界大勢,堅定制度自信;又要腳踏實地,主動適應世界潮流,推進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為人類文明進步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
今天中國的社會制度是否有優勢,事實已經作了很好回答。近30多年來,中國發展所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可以理直氣壯地講,自鴉片戰爭以來的170多年,中國從沒有像今天這樣國泰民安、豐衣足食,在世人面前揚眉吐氣,受人尊重。只要不帶偏見,每一個中國人都會同意這一點。這也是世界各國的普遍共識。但我們不能因此就盲目樂觀,而應當積極認真地總結我國這些年治理中的優勢和經驗,并上升到理論高度。
我國今天的制度優勢是相當明顯的,在很多方面既超越了資本主義,又揚棄了傳統社會主義。
制度運行高效有目共睹。由于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實行集體領導和最廣泛的民主集中制,所以我們黨和政府具有當今世界上最強大的組織與動員能力,可以組織和調動千百萬黨員與人民群眾為共同的事業奮斗。與此相應,我們的政治體制保證了能夠為國家發展作出長遠規劃,并盡快落實重大計劃、完成重大任務。中國這些年經濟社會高速發展,與此直接相關。
制度運行穩定也很明顯。在政黨政治上,實行共產黨領導、多黨合作的政治協商制度,這樣既能保持共產黨執政的連續性、穩定性,又能充分發揮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積極性。在經濟上,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無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既克服了資本主義的經濟自由主義弊病,也克服了傳統社會主義中計劃經濟過于僵化的缺陷。在思想文化上,實行“一元指導、多樣并存”的方針,既保證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大方向正確,又使得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
制度運行和諧十分突出。我國內部的民族關系、干群關系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總體來講是和諧的,盡管有一些矛盾。就社會秩序來說,今天世界上,中國可以說是最穩定的、安全系數最高的國家之一。
制度運行和平最令人贊嘆。中國在現代化過程中,真正走了一條并且還會長期堅持的和平發展道路。西方一些大國在現代化過程中都曾開辟殖民地、侵略他國,甚至發動世界大戰。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以及文化價值,決定了中國沒有也決不會走弱肉強食的資本主義老路。中國在現代化過程中完全靠自己的力量以及跟世界各國和平相處發展起來,這是人類現代化史上的奇跡。
總結我們的制度創新可以發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之所以具有上述優勢,是因為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理論先行。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黨的理論創新一刻也沒有停止,一直引領著中國社會制度的創新發展。二是上下聯動。中國制度體系的形成是黨和人民相互促動的結果。30多年來,黨和政府順應民心,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人民群眾在改革中也發揮了極大的主動性。這種上下聯動的改革,保證了制度改進的有序、穩定和高效。三是剛柔相濟。30多年來,我國的經濟結構、政治結構、社會結構等不斷規范化即剛性化,但又不斷增強其韌性;既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有發展空間和靈活性,具有彈性和包容性。四是保證人民主體地位。我們黨作為人民群眾利益的根本代表,始終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一點西方資本主義制度不可能做到,因為西方國家的政黨都是一定社會利益集團的代表,很難為全社會民眾的共同福祉考慮。
(作者為中共中央編譯局秘書長、研究員)
上一篇:習近平關于推進司法改革的重要思想
下一篇:治理“吃空餉”亟需司法亮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