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智能制造、解決中國當前問題、治權、智庫公共外交、推進改革、廁所革命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周濟:智能制造是“中國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
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院長周濟撰文指出,智能制造——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是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是“中國制造2025”的制高點、突破口和主攻方向。智能制造要從產品、生產、模式、基礎四個維度系統推進。1.推進工業產品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工業產品將向“數控一代”乃至“智能一代”發展,產品的功能、性能和競爭力從根本上得到提高。2.推進制造過程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在制造過程的應用將使產品設計、生產和管理水平從根本上得到提高。3.推進基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新型產業模式。一是產業模式從大規模流水線生產轉向定制化規模生產;二是產業形態從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4.強化智能制造的基礎建設。一是構建信息—物理系統(CPS);二是建設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工業互聯網。三是建立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和信息安全保障系統。
摘編自《求是》
【李稻葵:要解決中國當前的社會經濟問題必須在境外做文章】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指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到了今天這個階段,許多國內的政治、社會等重大問題,必須在境外尋求解決方案。這就要求中國必須走出去,盡自己所能逐步改變有關的國際經濟運行機制。中國已經積聚了一定的能量,能夠探索地、漸進式地改變一些國際規則了。一帶一路、亞投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等等就是在這方面做出的有益嘗試。而在境外做文章,毫無疑問必須碰到當前深諳國際運行規則的西方等老牌經濟發達國家的競爭。這就要求我們集中有限的國際能力,以合作共贏的理念,解決阻礙當前中國經濟走出去的障礙,找到在全球范圍內解決中國經濟和社會問題的辦法。
所以,中國必須緊緊抓住我們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在全球范圍內解決我們的問題。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營造新的國際經濟運行環境。在這方面“一帶一路”所解決的主要問題,就是和周邊國家的互聯互通和基礎設施建設,從而在更廣更深的層次上和中國進行貿易合作。而亞投行就是緊緊抓住中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寶貴經驗,聯合其他一些國家,將中國的寶貴經驗和資金以及產能布局到相關國家中去,這是中國作為一個文明的大陸型古國向西方投射自己影響力的偉大創舉。
摘編自《北京日報》
【闞吉林:治權既要“看西醫”又要“開中藥”】
中共重慶市渝北區委常委、紀委書記闞吉林認為,腐敗的本質是亂權、濫權,懲治腐敗的關鍵是要治權。治權好比治病,治病必須先找準“病灶”查實病因,而后對癥動刀、下藥。1.法制體系存在“碎片化”現象,法權的基本遵循不堅實。2.權力運行存在“鉆空子”現象,法權的運作機制不規范。3.執紀執法存在“偏、軟、過”現象,法權的剛性捍衛不給力。4.反腐主力存在“軟掣肘”現象,法權的監控體系不成熟。5.宣傳教育存在“獨角戲”現象,法權的警示作用不明顯。
找準“病灶”,就要指點打點,切除壞掉的組織,還要從中醫“理氣”的角度進行調理,消炎殺菌、鞏固效果、增強免疫,構筑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治權體系。1.從完善法制入手,扎緊“控權”的法治籠子。2,從厘清邊界入手,公開“確權”的法治清單。3.從剛化執行入手,彰顯“濫權”的法治威懾。4.從優化體系入手,集成“管權”的法治合力。5.從洗滌靈魂入手,筑牢“慎權”的法治底線。
摘編自《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