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tài)導讀關注有“吃空餉”的本質、全球化體制的窘境、中央權威、科技倫理、農村社會沖突管理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劉武俊:“吃空餉”的本質是非法侵占國家財產】
司法部《中國司法》雜志總編、研究員劉武俊撰文指出,“在其編而不謀其事”的“吃空餉”可謂名目繁多、五花八門,有“曠工餉”、“病假餉”、“多頭餉”、“冒名餉”、“死人餉”等多種表現形式。“吃空餉”已經成為財政資金流失的黑洞,更是久治難愈的頑疾。如何有效遏制愈演愈烈的“吃空餉”之風,成為全社會拭目以待的焦點之一。
從法理上講,“吃空餉”的行為在法律上屬于典型的不當得利行為,根據民法通則第九十二條規(guī)定: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吃空餉”的本質就是弄虛作假非法侵占國家財產。
摘編自《文匯報》
【龍永圖:全球化體制面臨無所作為的窘境】
原國家外經貿部副部長、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咨詢委員會主席龍永圖指出,就經濟領域而言,表面上看全球化確實處在倒退之中,國際貿易體制正在被空前削弱,世界貿易組織從未像現在這樣弱過。與此相反的是,現在各種雙邊多邊自貿協定、區(qū)域貿易集團和區(qū)域貿易安排蓬勃發(fā)展。更嚴重的問題還在于,其中很多貿易協定都缺乏開放性和包容性。這種區(qū)域貿易的發(fā)展會不會是短暫的退一步、進兩步,將來還是重回推進全球化的主流,還有待觀察。
不僅經濟和貿易領域如此,整個全球化體制現在也是這個樣子。聯合國成立70年來,西方國家一直在削弱聯合國組織。尤其是在無法控制聯合國以后,它們搞了七國集團、二十國集團等。可如果大家都這么做,就會形成一種循環(huán),使全球化體制變得毫無作為,這對全球化肯定是極大的打擊。總的來看,現在全球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名聲并不是很好,某些世界性重大貿易或金融會議舉行時經常引發(fā)舉辦地民眾的游行示威。這就反映出一種奇怪現象,即在西方發(fā)達國家中,一些工人階級或普通民眾是反對全球化的,真正支持全球化的是以跨國公司為代表的大的商業(yè)利益集團。那么,類似西方這種反全球化浪潮,未來是不是也會發(fā)生在中國呢?要防止這類事情發(fā)生,我們需要研究如何切實夯實全球化在民眾中的基礎,而不僅僅是體現在政府的努力和支持層面。
摘編自《環(huán)球時報》
【陳武明:自覺維護中央權威是最大的紀律和規(guī)矩】
全國扶貧培訓宣傳中心主任陳武明撰文指出,對我們黨來說,守紀律講規(guī)矩,最重要的是維護中央權威、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每個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都要自覺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不利于中央權威的話不說,不利于中央權威的事不干,做維護中央權威的促進派。
中央是黨的領導決策核心,中央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是全黨全國人民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意志、統(tǒng)一行動的基本依據。堅決維護中央權威,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黨領導人民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偉大成就的寶貴經驗,是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如果中央沒有權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無人執(zhí)行,大家各自為政、各行其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黨就會變成一盤散沙,就會成為自行其是的“私人俱樂部”,黨的領導就成了一句空話。
摘編自《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