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互聯網+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產過程和生活方式,對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也提供了新的載體和激勵。首先,“創客”的涌現大大降低了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的成本。其次,“互聯網+”正成為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渠道。各類科技人才利用互聯網將科研成果與之嫁接,成為“互聯網+”各種新技術的服務商,提供創新的增值服務,這些增值服務可以在生產和生活的各個環節發生,比如對企業人才的培訓、招聘、資源尋找、新技術嫁接、方案設計、設備引進、流程改造、人力資源管理、投資戰略等。科技人才轉化為企業家的道路變得更加寬廣。再次,“互聯網+”新的科技成果直接變成新的生產力。“互聯網+”新的科技會不斷催生新的業態和新的服務形式,現在風靡的大數據、云計算等只是一個開端。而現有的傳統產業搭乘互聯網的便車進行的“+互聯網”式的創新也是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重要途徑。比如通過互聯網進行產銷結合、產研結合、售后服務、品牌維護甚至生產流程的重組和外包等活動,都將會帶動新的消費需求和創造新的價值。“互聯網+”這一特性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了廣闊的機會。最后,“互聯網+”使得科研成果轉化的物理空間無限拓寬。理論上講,科研成果插上互聯網的翅膀將使得“創客”和各類草根新主體無論在何處都可以為自己的創新理念和創業思路找到合適的機會并付諸實施。
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成功經驗證明,只要調動了大眾的積極性,奇跡就會出現。今天,我們建設創新型國家,只要能真正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高潮,我們的目標也一定會實現。
上一篇:立足語言多樣性研究漢語
下一篇:繼承好全民族抗戰這一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