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理論·“十三五”展望十】
作者: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研究員 儲殷
在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建設網絡強國的提法引起了社會各方面廣泛的關注。它不僅意味著在信息化時代,中國國家發展、國家安全與網絡的緊密關系已經引起了黨的高度關注,而且也意味著中國現代化國家建設在新時期的轉型升級。這一高瞻遠矚的頂層設計,對未來中國社會的發展將有著深遠的影響,概括說來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建設網絡強國體現了中國國家安全觀的新發展
自2014年成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多次指出,建設網絡強國對維護中國國家安全的重大意義。作為一個有核大國,中國基本上不存在外敵大規模武力入侵的危險。當代中國國家安全最大的危險,仍然是來自于內部的動蕩與沖突。近年來,隨著阿拉伯之春與顏色革命的相繼發生,世界各國政府都逐漸認識到,互聯網不僅是一個信息交換、言論表達的場所,而且還是反社會、反政府甚至反人類勢力整合動員與組織的空間。本來是孤立的、個人的對于社會秩序的不滿,通過網絡的發酵很容易成為非理性的無政府主義思潮,從而引起大規模的社會動蕩,而本是少數的、極端的主張,則可以通過互聯網來化零為整,最終演化為對于社會、國家甚至全人類的恐怖襲擊。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普及與中國社會逐漸進入改革的深水區,互聯網逐漸成為了中國社會表達異見、宣泄不滿的重要場所。這些思潮雖然在大多數時候只是情緒化的泡沫,但在某些極端時刻,卻可能導致大規模的社會動員。在中國社會近年來的大規模群體性治安事件中,互聯網的失控已經成為了重要的誘因之一,并對現實中的社會治理構成了強大的壓力。在甕安事件、px事件、反日大游行等社會群體性事件中,互聯網上的動員與組織已經成為了非常讓人擔憂的特點。
為了有效地維護國家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加強互聯網的國家治理力量已經成為了當務之急。事實上,加強國家對于網絡的治理能力也是建設網絡強國中最為重要的方面。它不僅要求在技術上能對互聯網的信息做到及時的捕捉、分析與反應,而且要求在話語上重塑國家在網絡空間中的合法性。即在網絡空間中加強國家的軟實力建設,對仇官、仇富的民粹思想、極左或極右的意識形態以及極端的宗教思想,予以有效的控制。
二、建設網絡強國體現了中國社會治理轉型的新趨勢
網絡強國不僅是強技術、強市場,而且要有強政府與強服務。事實上,在世界各國的互聯網發展中,政府的引領與推動都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比如今天大數據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美國政府制定有關電子政務與數據公開等政策強力推進的結果。
網絡強國建設不僅對于信用制度建設中最為重要的信息收集與數理等環節,有極為重要的推進作用,而且有利于中國政府提高電子政務水平。在中國目前的社會治理中,電子政務、數字化服務雖然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由于中國社會的現代化與城市化發展速度過于迅猛,在很多方面,數字化治理的腳步仍然難以對社會現實的變動進行有效的回應,大量的社會資源仍然被浪費在證明荒誕環節之中。建設網絡強國,將有利于我國政府在社會治理的過程中,建立一站式的、集成式的服務體系,從而加快向服務型政府轉型的過程。更關鍵的是,它還有利于讓政府利用網絡來優化社會治理的結構,從而推動社會治理體系由金字塔體系向偏平化體系的轉變,并在這種轉變之中,讓社會民主、協商治理水平有序地穩步提高。網絡強國,絕不僅僅是讓提高政府治理的水平,它還要提高政府服務的水平,提高社會協商民主的水平。
三、網絡強國戰略有利于中國參與全球治理
在近幾年中,雖然中國的快速崛起已經為全世界所公認,但是在經貿實力快速提升的同時,我國的軟實力建設與輸出仍然與國力的提高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不匹配。在國際輿論空間,尤其是更為草根的互聯網空間中,我國仍然存在著一定的話語劣勢。這種劣勢讓中國的國家影響力經常受到以西方話語為支撐的自由資本主義體系與全球公民社會的挑戰。在全球治理的體系當中,中國的國家行為也因此遭遇更多的外部猜忌與壓力。
建設網絡強國,很大的一個目的,就是改變這種中國話語相對弱勢的地位,從而增強中國的軟實力,提升中國在全球治理之中的地位,并為未來引領全球治理打下基礎。因此,在建設網絡強國的過程中,除了在技術上進行強化之外,更重要的是在互聯網空間中,真正塑造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與理論自信。中國有必要就中國道路、中國模式和中國經驗中特殊性背后所體現的普遍性價值,向世界進行系統詮釋。尤其需要通過研究中國道路、中國制度的實踐,提煉和深化中國理論體系,打造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對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帶一路”倡議、“和平崛起”、“命運共同體”等重大理論問題,給出符合現代“學術規范”和表述方式的、歷史和邏輯相統一的解釋,從而打破西方話語的壟斷,及時發出中國聲音,用國際化的語言講述中國故事。
坦率而言,中國的網絡技術已經取得了長足的技術,在網絡硬實力上,中國已經毫不遜色于美國。真正讓中國的國家安全、國家利益與國家形象經常處于危險之中的,是中國在網絡話語、網絡傳播中的相對弱勢地位。要解決這個問題,技術是重要的,但是更關鍵的是自己的話語要說的出口,說的順口,說的讓人聽得進去。網絡強國不僅要有筑墻的技術能力,而且要有走出去的話語能力。
【光明理論·“十三五”展望二】五中全會公報:世界有期待,中國有擔當
【光明理論·“十三五”展望四】五中全會是將現代文明整體發展內容轉化為行動的動員會
【光明理論·“十三五”展望五】網絡紅利助力中國網絡強國“彎道超車”
【光明理論·“十三五”展望七】全面放開“二孩”將釋放多重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