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國情”與“習近平國家治理現代化等思想”。也可以用一句話來描述我們的國情:我國正處在結構調整、力量轉移、利益博弈、思想分化、轉型升級和小康決勝階段,然而存在的問題和短板是“現代國家治理跟不上。”基于這種國情,習近平總書記針對問題和短板,提出目標且精準發力,既提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又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大發展理念”,也圍繞結構調整、力量轉移提出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還針對利益博弈和思想分化,提出作為最大公約數且能凝聚共識的中國夢。
由上可以看出,世情黨情國情,使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具有問題意識、目標導向、克服短板、精準發力的思想品格。
其次來看看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與黨史國史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注重并強調要分析研究黨史國史。分析研究黨史國史,根本目的是全面深入總結其經驗教訓,進而深化對人類社會歷史發展一般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等“三大規律”的認識。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是在全面深化總結黨史國史經驗教訓、深化對“三大規律”認識的基礎上提升出來的。從對黨史國史的分析研究中,可以提升出治國理政的基本經驗,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既要善于把握社會歷史發展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又要把握好“偉大事業與偉大工程之間的關系。” 把握社會基本矛盾,主要是把握社會基本矛盾狀況,這就涉及到了社會歷史發展一般規律。如果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是基本適合的,那么,它就既可以激發社會發展活力,也可以促進社會和諧;反之,既會影響社會發展活力,也會影響社會和諧,這時就需要進行調整,調整與治理能力直接相關。就是說,判斷社會基本矛盾狀況的根本標準,主要是看社會發展的“活力”、“和諧”和“治理”狀況。正因如此,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特別注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求通過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來解決好社會發展的活力與和諧問題。把握社會主要矛盾,就是把握社會主要矛盾狀況,這涉及到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般規律需要從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社會主要矛盾中來揭示。正因如此,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特別強調發展依然是硬道理,是“第一要義”,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能動搖,強調要用發展的辦法來解決我國前進中的問題。把握“偉大事業與偉大工程之間的關系”,主要就是要圍繞“偉大事業”來推進“偉大工程”,通過推進“偉大工程”來實現“偉大事業”,以實現二者的有機統一。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特別強調要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進程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以實現二者的有機統一。
【特稿?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系列談一】治國理政要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歷史文化基礎
【特稿?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系列談二】世情黨情國情、黨史國史是基本依據和現實基礎
【特稿?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系列談三】五大整合、提升: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理論基礎
【特稿?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系列談四】堅持和發展十八大精神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政治基礎
【光明論?治國理政新實踐】“四個全面”是因應治國理政時代使命的戰略布局
【光明論?治國理政新實踐】繼往開來,掌舵揚帆: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四大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