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遼寧大學土地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 張廣輝、遼寧大學土地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辛琬昱
4月8日至11日,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在海南博鰲舉行。大會聚焦鄉村振興戰略,設置分論壇《轉型中的農民與農村》。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在分論壇上表示,農業農村部將加強調查研究,從產業發展、鄉村布局、土地利用、基礎設施、人才開發等各方面系統謀劃,研究出臺一批重大政策,包括深化土地制度產權制度改革、增強農村的發展活力等。當前,農村最重要的生產要素是土地,新形勢下,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線仍然是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通過完善產權制度盤活土地資源,推進農村承包地、宅基地和建設用地改革成為未來能否真正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
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
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在依法保護集體土地所有權和農戶承包權前提下,平等保護土地經營權。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意在解決土地流轉面臨的困境。在這項改革下,土地承包經營權分為承包權和經營權,經營權可獨立運行。具體來看,“三權分置”改革有助于在落實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的基礎上,穩定農戶土地承包權和放活土地經營權,在充分發揮“三權”各自功能和整體效用的同時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落實集體所有權。在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的前提下,一是要改變集體所有權主體虛置狀態,積極落實集體所有權歸屬主體。二是在落實集體所有權歸屬主體基礎上,健全集體所有權行使機制,確保農民有效行使集體土地所有權。
穩定農戶承包權。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這意味著土地集體所有、家庭承包經營關系不會改變,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依法承包集體土地的基本權利不會改變。
放活土地經營權。第二輪土地承包期再延長三十年有助于保障農民對承包地收益、流轉以及經營權抵押、擔保等權利,真正使土地資產“活”起來。放活土地經營權有助于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延長承包期有助于提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收益預期的穩定性,有助于引導工商資本、技術、人才要素流入農村,實現承包地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實現農業現代化。
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指出,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和農民房屋財產權。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是在堅持宅基地所有權屬于農民集體、資格權屬于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基礎上,適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權,允許農戶自愿將宅基地使用權在集體經濟組織內外有償、有條件地流轉和抵押。落實集體所有權重點在于明確集體經濟組織對村莊用地的規劃利用權,以及在宅基地使用權轉讓時按一定比例分享流轉收益的收益權。落實宅基地農民資格權有助于保障其居住權與財產權,防范城市資本到農村大肆炒房炒地、侵害農民財產權。放活使用權將進一步賦予農民收益權,提高閑置宅基地的利用效率,增加農民收入,保障農民權益。
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有助于解決農村“空心化”問題。宅基地“三權分置”賦予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完整的用益物權,擁有與城市住房建設用地使用權同等的權能,優化農村閑置宅基地資源配置,為農村“空心化”問題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
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有助于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韓長賦表示,實現鄉村振興要把農業發展擺在突出的位置,把產業發展擺在突出的位置。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是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要大力唱響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的主旋律,要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再一方面,要加快培育鄉村產業、鄉土產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農民增收富裕、農村經濟繁榮。而宅基地通過租賃等形式使城鄉要素得以有機結合,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新型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農村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有助于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宅基地“三權分置”能夠有效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讓農民帶著財產進城,加速農民多渠道向城市轉移,提升我國城鎮化水平,助推新型城鎮化建設。
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作
優化農村建設用地資源配置。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指出,建立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新增耕地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機制,將所得收益通過支出預算全部用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支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將增減掛鉤周轉指標逐漸由計劃配置轉為市場化配置,在農民自愿的條件下,按照市場配置資源的要求,自行決定和調整增減掛鉤的規模和地區,開展區域差異化的“增減掛鉤”工作,促進耕地占補數量、質量均達到平衡化,真正實現緩解城市建設用地短缺,解決農村建設用地利用效率低下問題。
拓寬增減掛鉤籌資渠道。改進耕地占補平衡管理辦法,所得收益全部用于脫貧攻堅成果和支持鄉村振興戰略,有助于改善當前政府主導城鄉建設用地調節的籌資渠道較為單一的情況,同時緩解部分經濟欠發達地區政府財政壓力。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去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以及2018年全國兩會都對此作了全面部署,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韓長賦表示,今年是實施鄉村振興的開局之年,今年要開好局、起好步,到2020年小康之年要有明顯的進展,要開創鄉村振興的新局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的“三讓”將描繪出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