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暨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任彩紅
在當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習近平總書記重訪了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浙江省安吉縣余村,并重赴陜西考察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再次宣示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努力推進生態治理現代化,開創了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美麗中國的新局面。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從歷史邏輯的角度,人類經歷了原始文明、農耕文明以及工業文明,“生態文明是工業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要求”。在人類社會初期,面對大自然的喜怒無常、狂風暴雨,人們手足無措的同時,只能訴諸想象的神靈來保護自己。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自然的改造能力不斷提高,但人們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肆意破壞自然。恩格斯曾警告人類:“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每一次勝利,起初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卻發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預料的影響,常常把最初的結果又消除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從20世紀80年代起已經把保護環境作為基本國策。進入21世紀,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了改革發展的突出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縱觀世界發展史,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從理論邏輯的角度,我們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的傳承史,積淀了豐富的生態智慧?!疤烊撕弦弧?、“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充滿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基本問題。自然界為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提供生存需要,人類歸根結底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所以,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中,我們必須尊重自然規律,不能利令智昏、殺雞取卵、涸澤而漁、亂砍亂伐,肆意破壞自然資源和生態壞境。在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定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不能因小失大、顧此失彼、寅吃卯糧、急功近利。實踐證明,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我們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通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提供優質生態產品等可持續的發展理念有計劃有目的的利用自然資源,“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進人民富裕,建設美麗中國,滿足人民的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金山銀山固然重要,但綠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內容,是金錢不能代替的。從實踐邏輯的角度,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需要以系統化的思維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也需要黨政干部具備大局意識、整體意識和長遠意識,樹立生態紅線觀念,更需要公民要自覺樹立環境保護意識,積極踐行美麗中國理念。
其一,要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最嚴格法治保護生態環境。要實現綠色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運用法律依法保護生態環境。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制度創新,強化制度執行,讓制度成為剛性的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審定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使生態文明建設有綱可循,為我們完善生態保護的制度化、法治化提供了借鑒。
其二,黨政干部要堅樹立生態紅線觀念。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生態環境保護能否落到實處,關鍵在領導干部。“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后果的人,必須追究其責任,而且應該終身終究”。黨政干部要摒棄犧牲環境發展經濟的做法,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水平的增長點和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支撐點,讓人民群真正擁有身處良好生態環境的幸福感。
其三,要引導公民自覺樹立環境保護意識,積極踐行美麗中國理念。綠化祖國,改善生態,人人有責。每個中華兒女都應強化生態文明意識,提高生態文明素養,參與生態文明建設,身體力行地節約資源、減少污染、愛護環境,努力把建設美麗中國內化為自覺行動,讓自己成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一份子?!傲己蒙鷳B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為了這個綠色夢,需要全體國民從我做起,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形成共同參與的良好風尚。
其四,積極參與國際協作,共建地球美好生態環境。生態危機、環境危機成為全球挑戰,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置身事外,獨善其身。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問題,需要全球團結合作、共同應對,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始終積極與世界各國交流合作,推動成果分享,努力攜手建構生態良好的美好家園。我國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率先發布《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引領全球氣候變化談判進程,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當前,我國已批準實施30多項與生態環境有關的多邊公約或議定書。
新時代的征程中,我們要謹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要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為實現中華民族乃至人類社會永續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ū疚臑?018年度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十三五”規劃課題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2018GZMZGJ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