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天津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潘同人
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守正創新是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實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依據主要功能的不同可以區分為三種基本類型,即政治話語、學術話語和生活話語。政治話語的主要功能是宣傳和闡釋黨的大政方針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學術話語的主要功能是從哲學社會科學的角度論證黨的思想理論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生活話語的主要功能是從日常生活經驗的角度揭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正確性與國家發展成就的客觀性。恩格斯曾說:“語言是從勞動中并和勞動一起產生出來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三種基本類型本質上都是社會實踐的產物,它們的守正創新都應該堅持實踐導向。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話語要貼近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話語具有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最能體現統治階級的利益和意志。在當代中國,政治話語表達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它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過程中所采用的基本話語形式。政治話語傳播的深度和廣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社會成員對執政黨的政治認同程度。然而,政治話語基于其固有的政治屬性,必然包含著大量的富有時代色彩的政治詞匯,這些詞匯從其表達方式來看,與社會成員的日常生活用語存在著較大的差別,這種差別最終演變為認知層面的張力。部分社會成員在受教育程度、知識背景、成長經歷等因素的作用下,對政治話語采取了敬而遠之的態度。
思想政治教育政治話語的守正創新,關鍵在于貼近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政治話語雖然具有不可動搖的政治屬性,但是它能夠以一種更加具有親和力的方式表達出來。因為,思想政治教育所采用的政治話語,并不完全等同于政治文件中的政治話語。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主觀能動性極強的教育行為,它的開展必須面向人民群眾豐富多彩的生產勞動實踐和政治實踐,從而將政治文件中的政治話語轉化為面向受教育者日常生活的政治話語。政治話語的守正創新,一方面要堅守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之正,另一方面要開創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表達方式之新。讓日常生活的各種元素充分圍繞在政治話語的周圍,使這種話語成為一種帶有“煙火氣”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從而引起受教育者的興趣與共鳴。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學術話語要立足于當代中國的改革與發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學術話語從一個或多個學科的角度分析和闡釋社會現象,幫助受教育者理解現象背后的運行機理。學術話語承載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識功能,它是受教育者形成有關國家發展道路的理性認知的關鍵環節。然而,一些源于西方的學術話語雖然具有相對嚴謹的邏輯與貌似科學的形式,但是卻遠離當代中國改革與發展的實踐。受教育者在接觸這些話語的時候,會產生如墜云霧、不知所云的疏離感。學術話語的生命是對客觀現實的解釋力,盲目使用外來的學術話語,則會削弱甚至喪失這種寶貴的力量,從而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學術話語的守正創新,關鍵在于立足當代中國的改革與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走出象牙塔,多到實地調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狀況、把握群眾思想脈搏,著眼群眾需要解疑釋惑、闡明道理,把學問寫進群眾心坎里。依靠實踐的引領,把學術成果寫在祖國的大地上,形成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術話語,并讓這些話語真正成為教育者釋疑解惑的有力工具。也只有立足于當代中國的實踐經驗,才能辯證地對待西方國家的學術話語,將其中的合理成分為我所用。例如“治理”一詞在西方國家的語境下是多個權力中心相互協作之意,而在當代中國的語境下演變成了黨領導下的國家治理、政府治理、社會治理和基層治理等學術概念,每個概念都帶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對應著當代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實踐。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話語要側重對實踐經驗的總結、凝練與升華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話語在被運用時往往存在說服力不強的問題。生活話語是最貼近社會成員生活細節的話語,它從微觀層面折射出我國社會的發展變遷,容易使受教育者產生共鳴。在教育實踐中,生活話語雖然被廣泛應用,但是它的應用范圍往往局限在描述感性認識的層面,未能上升到有關社會發展的理性認識的高度。生活話語的生動和形象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受教育者的注意力,但是如果僅僅停留在生動和形象的表層,受教育者對這種話語產生的興趣是轉瞬即逝的。受教育者可能對生活話語所描述的某些場景和片段記憶深刻,卻沒有體會到這些場景和片段所包含的深刻道理。
生活話語的守正創新,關鍵在于對實踐經驗的總結、凝練與升華。一方面,生活話語是源于實踐的話語形式,另一方面,生活話語在運用的過程中是高于實踐的,實踐經驗中的精華部分被提煉出來,成為高于一般感性經驗的帶有指導意義的科學認知。例如,根據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的總規模達到4338億元,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9160億元,移動電商用戶規模有望達到7.88億人,與直播帶貨有關的生活趣事極有可能引起受教育者的共鳴,然而,生活話語應該追求“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境界,只有從“經濟轉型升級”或“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高度對這些生活經驗進行深入加工,生活話語才會對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質產生實質性影響。
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種話語形式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在實踐的范疇中交匯融合。從理論上講,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話語、學術話語和生活話語具有各自的應用范圍。然而,這三種話語又是辯證統一的,它們在實踐的范疇中相互碰撞、相互融合與相互轉化,共同發揮著塑造社會成員政治認同的基本功能。政治話語、學術話語與生活話語共同構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體系,這種話語體系所講述的正是當代中國的政治實踐、學術實踐和日常生活實踐。
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種話語不是靜止不變的,它們隨著實踐的發展而守正創新。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它既是一個穩定的體系,又是一個開放的體系。它的穩定體現在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堅守,它的開放體現在對世情、黨情、國情、民情的動態把握,以及在此基礎之上的話語創新。話語體系的堅守和創新是辯證統一的,它們統一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進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