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探索和實踐中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重大成果,我們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拓展和深化。”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概括提出并深入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這是黨的二十大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重大成果。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基礎上,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理論與實踐的創新突破中,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得以成功推進和拓展,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精心摘編多家媒體多位專家圍繞中國式現代化的解讀文章,以饗讀者。
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突破了西方現代化理論的固有局限
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現了現代化的另一幅圖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選擇,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鄧務貴在《光明日報》刊文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突破了西方現代化理論的固有局限,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了理論指南,為廣大發展中國家獨立自主走向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一是堅持“人民至上”的理論邏輯。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人民至上”,迥異于西方現代化所遵循的“資本至上”。人民性是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鮮明理論品格。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核心意涵是人的現代化,是在現代化過程中不斷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貫穿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內在邏輯。二是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本質。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倡導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超越了盲目傲慢的西方中心主義現代化理論。三是具有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理論意義。中國式現代化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向世界展示了現代化道路的多樣性,徹底粉碎了“歷史終結論”的囈語,超越了少數人支配和奴役大多數人的西方現代化,表征著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中國式現代化為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提供了重要啟示,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的重大創新,具有重要的世界歷史意義。 【詳情】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整體推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義良在《經濟日報》刊文表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應全面理解和正確處理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戰略與策略、守正與創新、效率與公平、活力與秩序、自立自強與對外開放這六組重大關系。一是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要正確處理好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的關系,既以科學的頂層設計引領實踐探索,又以大膽的實踐探索完善頂層設計。二是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要正確處理好戰略與策略的關系,以正確的戰略策略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三是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要正確處理好守正與創新的關系,既堅持原則、傳承精華、不忘本來,又把握時代、革故鼎新、開創未來。四是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要正確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既要創造比資本主義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維護社會公平,更好實現效率與公平相兼顧、相促進、相統一。五是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要正確處理好活力與秩序的關系,實現社會活力迸發與社會有序運行相統一、相協調,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六是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要正確處理好自立自強與對外開放的關系,既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堅持把我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又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用好國內國際兩種資源,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空間。 【詳情】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
事實上,現代化的模式不是唯一的,西方的現代化標準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宿遷學院黨委宣傳部部長、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李明建在《新華日報》刊文指出,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開創中,中國共產黨功不可沒。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的百年歷史中,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踐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勝利,完成社會主義革命并推進社會主義建設,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些偉大成就的取得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開創提供了社會條件、制度前提、政治保證、物質基礎、精神支撐。百年探索中,我們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都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主題。我們也正是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開創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我們之所以能開創這樣一條新道路,根本原因就是堅持了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有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我們才實現了較長時期的經濟快速發展,在社會轉型變遷中保持長期穩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才能實現僅僅用幾十年的時間去完成發達國家需要幾百年才走完的工業化歷程。也正是有了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中國式現代化才不斷向前推進。 【詳情】
“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是基于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和政治創造的文明成果
中國式現代化既基于自身國情又借鑒各國經驗,既傳承歷史文化又融合現代文明,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華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趙從佚、涂良川在《中國社會科學報》刊文指出,“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是基于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和政治創造的文明成果,不僅以高遠的文明性表征了中國智慧,而且以現實的可行性證明了中國方案。中國式現代化以先進政黨的政治文明重審了現代化的實踐主體,使其以“堅持人民至上”的原則實現了對主體力量的全面激活,又在基于中國國情中,以中國自主、中國實踐和中國智慧突顯中國式現代化開創了屬于自己的先進的政治文明新形態。第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式現代化,以政治的判斷力、歷史的把握力和文明的預見力直面了“為什么人而現代化”“為什么目的而現代化”等根本性問題,激活了人民在現代化中的主體地位。不僅始終堅持“一切依靠人民”的政治原則,科學地領導中國人民革命、建設、改革和發展,又以“一切為了人民”的政治追求始終把新時代中國人的現實需要、全面發展、現代化作為初心使命。第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式現代化,“以人民為中心”和“以中國共產黨領導”充分發揮了人民的主體能力。中國式現代化以先進的理論賦予人民這一現代化主體力量以歷史的判斷力與實踐的行動力,從根本上改變了資本主義的現代文明,重置了物質生產的邏輯、精神創造的邏輯和政治發展的邏輯,以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方式真正使“現實的歷史的人”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與發展的主體,開創了全新政治文明的現代化。第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式現代化,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政治規劃、“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政治實踐,真正推動了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的全面進步。 【詳情】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
我們黨領導人民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生態奇跡和綠色發展奇跡,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作出重要貢獻。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張永生在《人民日報》刊文指出,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關系。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從本質要求層面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一是契合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內在要求。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讓14億多人口整體實現現代化,為此我們摒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走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路,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可持續地惠及全體人民。二是契合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要求。中國式現代化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堅持在保護生態環境中保護生產力,在改善生態環境中發展生產力,通過改革創新,讓土地、勞動力、資本、自然資源等要素活起來,加快建立健全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在發展和保護協同共生中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三是契合人的全面發展的客觀要求。中國式現代化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經濟活動、人的行為限制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能夠承受的限度內,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既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在建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中國的同時,推動實現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四是契合構建命運與共地球家園的共同要求。中國式現代化始終站在對人類文明負責、為子孫后代負責的高度,攜手世界各國共筑生態文明之基,共走綠色發展之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積極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經濟與環境協同共進、世界各國共同發展的地球家園,讓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全球生態文明之路行穩致遠,推動發展成果、良好生態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國人民。【詳情】
(光明網記者 鄭芳芳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