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劉華、白雪(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揚州大學基地)
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新征程中,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和體制保障。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也要各級政府以建設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為目標,通過有效的政府治理與科學的宏觀調控,建設一個與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要求相適應的有為政府。
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縮小城鄉差距和實現共同富裕提供基礎性支撐。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其最終目標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這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義。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構建,固然需要通過進一步深化市場化改革,借助價格機制、競爭機制與供求機制調節經濟運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激發社會與市場活力,促進經濟增長與生產力水平提升。與此同時,政府也應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有效履行公共服務與公共產品的供給職能,把向人民群眾提供優質均等的公共服務貫穿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始終。當前及今后的一個重要任務即是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需要各級政府在教育、醫療等基本民生領域加大投入。由公共服務均等化所帶動的城鄉差距的逐步縮小,不僅能夠為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基礎支撐,而且也有利于社會的公平穩定。
著力構建有利于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體制與機制。超大規模人口基礎上的超大規模經濟和超大規模市場,是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底氣與優勢。改革開放以來,盡管我國市場化改革取得了重要進展,并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發展,但還存在著一些制約市場功能充分發揮的體制機制問題。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個基本內在要求即是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只有建設規則統一、政策一致的全國統一的市場體系,實現生產要素在全國范圍內的自由順暢流動,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才會有堅實的基礎。破除影響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諸如市場分割、各自為政、市場規則不一致、市場競爭不充分等現實問題,是當前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要前提。從體制機制建設層面來說,亟需中央政府與地方各級政府以形成全國一體化的大市場為目標,進一步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建設和法治體系建設,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形成提供制度保障。
進一步優化政府職責體系,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的相互促進是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特征。優化政府職責體系既是建設職責明確、依法行政政府治理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背景下建設人民滿意服務型政府的內在要求。我國市場化改革的歷程及經驗表明,政府與市場的職能邊界是否清晰、政府職責體系合理及健全與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優勢能否有效彰顯的重要保證。在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亟需聚焦“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一重大命題,在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前提下,持續優化政府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等職能,進一步厘清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從而推動政府職能的有效履行,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堅實的體制保障。
更加重視對內改革,實現對外開放與對內改革的平衡。通過對外開放的示范效應促進對內改革是我國市場化改革進程中的一個重要經驗。改革開放之后,國家層面通過設立經濟特區、地方政府層面通過設立經濟技術開發區等方式來發展外向型經濟,吸引國外資本、人才和技術,大力利用國外的資源與市場,有力地推動了經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時,對外開放所帶來的發展也有力促進了對內改革,國內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推進一定程度上與對外開放的促進密切相關,特別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更是加快了國內的市場化改革及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進程。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戰略的提出,要求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同時使得國內市場化改革及其配套改革的重要性與緊迫性日益凸顯。這是因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所需要的國內統一大市場的形成,需要進一步破除“行政區經濟”所帶來的市場分割、各自為政與地方保護等體制與機制藩籬;由于改革進程中既得利益群體的影響,對外開放之于對內改革的示范與推動效應正在衰減;只有通過改革,建立起更高水平的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市場經濟體制,才能不斷提升我國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的新優勢。
依據共同富裕的原則重塑分配制度體系,逐步化解貧富差距引致的社會不穩定。注重分配的公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所在。一方面需要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前提下,做大做強做優國有經濟,推動國有經濟為實現共同富裕更好發揮社會政策性功能,為實現共同富裕奠定堅實社會基礎。另一方面也需要構建起初次分配、再分配與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分配制度體系,通過三次分配的實施,逐步縮小收入差距,實現更為合理的收入分配。當前最為重要的是要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上,聚焦于勞動者保護,提高勞動者的生活水平、消費水平和福利水平等,通過政府的積極干預和引導,不斷凸顯初次分配在促進分配公平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