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王玲玲(江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衍誠(江西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和精神內核。文化自信體現了一個民族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利用數字技術,激活文化的生命力,創新敘事方式;堅持在文化交流互鑒中強化文化自信;打造系列紅色品牌活動,形成紅色教育產業鏈等,多措并舉,推動文化繁榮興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借助數字技術賦能,夯實文化根基
在革命文化、紅色文化、先進文化的形成和建設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將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既為中國當代的文化自信提供了強大的思想動力,也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奠定堅實的文化根基。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與馬克思主義結合過程中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是我們堅定和提升文化自信的底氣和基礎,要用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深層次地注入馬克思主義。要科學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無論時代怎么變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始終是溶入中華民族血液中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不僅為中華民族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卓越貢獻,更為新時代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提供了強大支撐。
我們要在數字技術的輔助下,創新馬克思主義的現代化表述方式,比如借助數字技術賦能,利用當前新興的VR等技術,講述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敘事方式;運用動漫等形式生動呈現歷史事件;用數字技術修復中國古籍,還原中國文物原貌,并使之成為文明交流的資源庫,讓中國聲音傳得更響,讓中國故事傳得更遠,讓中國文化傳得更深。
推廣沉浸式體驗項目,促進文化交流互鑒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開放包容、交流互鑒是中華民族亙古通今的顯著特征和優秀傳統,不僅在取長補短、擇善而從、兼收并蓄中豐富了自己的文化,也賦予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返本開新的內在動力。
新時代新征程,可以沉浸式體驗項目為依托,開展多維度的文化交流活動。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既要堅定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自信,以我為主,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又要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對于不同文化的尊重、包容、擇善從之的優良傳統,博采眾長,理性對待外來文化,學習借鑒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實現文化交流互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以項目化為依托,開展線上線下文化交流體驗活動,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開創線上云游和線下實地參觀相結合方式,弘揚中國文化。中華優秀文化的弘揚,不僅包括對中華飲食文化、服飾文化、中國節日的體驗,也包括對中華建筑文化的了解,更包括對歷史文化遺跡的沉浸式體驗。通過“雙語視頻云游+線下實地參觀”雙軌融合模式,推進中國文化的國際化,增強中外文化交流實效。
開展紅色品牌實踐活動,發展紅色產業
文化興則國家興,文化強則民族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當代中國發展的重要力量,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要創造出有利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有利于改革開放的價值觀念、精神風貌、輿論氛圍、文化條件和社會環境,培養新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接班人。新時代,要挖掘中華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的寶貴思想文化資源,不斷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凝聚力量,是中華文化的當代體現,培育了新時代中國人民的共同的情感和價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是中國人民增強國家認同和社會認同的強大力量,也因此極大地提升了全體國民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要以紅色品牌實踐活動建設為抓手,促進紅色文化產業的發展,在挖掘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時代價值中,增強對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提升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信不僅要意識到其重要意義,更要切實落到實處。因此,重點要打造紅色品牌活動,體現社會主義文化底蘊。在宏觀上,整合紅色旅游資源,制作文化產品,體現社會主義文化特征;發展紅色旅游,形成相應旅游產品。在中觀上,充分發揮紀念館、博物館的旅游價值,增強文化吸引力。在微觀上,形成以紅色家書朗誦、紅色歌曲創作與演唱、紅色詩詞背誦競賽為主題的實踐活動,并開展紅色課堂,發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