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唐文玉(華東政法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加強城市社區黨建工作,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堅持和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基礎性工程。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對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保持高度關注,強調“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扎實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堅持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在當代中國基層治理中堅持和推進黨建引領,既是一種政治層面的基本要求,也是一種治理層面的比較優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之所以能建構當代中國基層治理的比較優勢,可以概括出以下三個方面的實踐路徑和價值維度。
以先鋒行動引領基層治理
中國共產黨黨員是“先進分子”“先鋒戰士”,需要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之所以能建構當代中國基層治理的比較優勢,是由中國共產黨的先進屬性所確立的,第一個方面的實踐路徑和價值維度就是以先鋒行動來引領基層治理。以先鋒行動引領基層治理,著眼于基層黨組織自身的先進性建設,注重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從而輻射和影響基層治理中的各類主體,使黨的意志和主張轉化成為基層治理中各類主體的自覺行動。在基層治理的實踐中,先鋒行動引領有三種不同層面的引領路向。
一是政治方向層面的引領,就是以黨員的先鋒行動來引領基層治理中的各類主體提升政治意識和思想水平,從而使基層治理沿著正確的方向健康發展。政治方向層面的引領,要求基層黨組織注重加強自身的政治理論、理想信念、方針政策等方面的學習,然后再通過各種平臺、載體和形式把政治思想教育從黨員進一步延伸到群眾,從而實現黨員和群眾在政治思想上的融合共進。
二是道德價值層面的引領,就是以黨員的先鋒行動來引領基層治理中的各類主體提升“公”的精神,從而建構基層治理的共同體格局。“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中國共產黨黨員最基本的品格是“公”的品格。道德價值層面的引領,要求基層黨組織注重通過發揮黨員在“公”的道德方面的先鋒模范作用,來引領基層治理中的各類主體也具有“公”的精神,也能基于“為大家好”的立場來調整自我利益和追求公共利益,從而實現基層治理中“公”的擴散。
三是能力實務層面的引領,就是以黨員的先鋒行動來引領基層治理中的各類主體提升處理實際事務的本領,從而提升基層治理水平。中國共產黨黨員是各行各業的先進分子,在認知和能力方面具有先進性,在處理實際事務中能形成比較理性的判斷、推論和比較合理的行動。能力實務層面的引領,要求基層黨組織注重通過知識的傳播、行動的示范、能力的擴散,來引領基層治理中的各類主體提升處理實際事務的認知水平和行動能力,從而實現基層治理效能的提升。
以組織動員引領基層治理
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具有嚴密的組織性、高度的內聚力和強大的組織動員社會能力。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之所以能建構當代中國基層治理的比較優勢,也在于黨的組織特征和組織動員功能,第二個方面的實踐路徑和價值維度就是以組織動員來引領基層治理。以組織動員引領基層治理,著眼于黨的組織體系網絡的延伸、拓展和聯結,以及以黨組織為軸心、以黨員為骨干把群眾組織動員起來,從而發揮黨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的主心骨作用,引領基層治理中各類主體形成一種“強關系”的網絡,產生行動協同,進而推動基層治理中各類問題的解決,提升基層治理水平。在基層治理的實踐中,組織動員引領有三種不同的實現方式。
一是織密組織體系,就是以黨組織體系的延伸和拓展來發展黨的組織體系網絡,再基于黨的組織體系網絡的聯結和動員來引領基層治理中的各類主體產生行動協同。織密組織體系,一方面要求在縱向上延伸黨的組織體系,比如一些城市社區探索構建出了一種“社區—網格—樓組—黨員”的四級黨組織體系網絡;另一方面要求在空間上拓展黨的組織體系,比如一些城市社區探索在物業服務企業、業主委員會、社區內生性社會組織等社區治理主體之中組建黨支部或者黨小組,以此來拓展城市社區治理中黨的組織體系網絡。
二是開展聯建共建,就是基層黨組織通過與空間外部的沒有行政隸屬關系的各領域黨組織開展聯建共建的方式來鏈接資源、整合資源、共享資源,從而提升基層治理水平。開展聯建共建的價值,基于黨的組織體系相互聯結而產生的各類主體之間所形成的網絡化治理的作用。開展聯建共建,一方面要求推進區域化黨建,搭建各種形式的區域化黨建平臺,通過區域化黨建的方式來實現各領域黨組織之間的互聯互動、資源整合和行動協同;另一方面也要求超越“區域”的層面,在各領域黨組織之間建構更為廣泛的互惠性關系。
三是發展群眾團隊,就是以黨組織為軸心、以黨員為骨干把群眾組織起來,構建常態化的基層群眾組織,并建構基層黨組織與基層群眾組織之間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從而引領群眾參與到基層治理中,提升基層治理水平。發展群眾團隊,要求基層黨組織注重為群眾之間的組織化以及組織化之后活動的開展、功能的發揮注入組織資源、提供實物資源和賦予合法性資源。
以機制建設引領基層治理
基層治理需要形成一種高效化、常態化、制度化的樣態,這離不開機制層面的建設。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之所以能建構當代中國基層治理的比較優勢,還在于中國共產黨作為由先進分子而組成的先進性共同體,在機制建設方面具有理性設計的優勢,第三個方面的實踐路徑和價值維度就是以機制建設引領基層治理。以機制建設引領基層治理,著眼于發揮基層黨組織對于基層治理中各種現象和事物的理性把握和規律認識的優勢,進而從機制建設的層面來引領基層治理中的各類主體形成一種能持續性地進行公共性生產的高效格局。在基層治理的實踐中,機制建設引領主要有三種不同的機制建設形態。
一是村(居)民自治機制建設,就是在黨組織的領導下建立和完善城鄉社區中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機制。城鄉社區本質上是村(居)民自己的社區。因而,以機制建設引領基層治理,首要的就是要在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下建立和完善村(居)民自治機制,包括細化落實村(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建設村(居)民自治的基本框架結構,以及建設更為具體化、更具有本地特色的居民參與城鄉社區事務的公共平臺和制度形式。
二是為民服務機制建設,就是在黨組織的領導下,建立和完善多方主體共同參與的、旨在提升基層群眾生活質量的公共服務提供機制。基層治理需要以改善民生、建設充滿幸福感的基層社會為目標。因而,以機制建設引領基層治理,需要注重在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下建立和完善為民服務的機制,包括搭建各種形式的為民服務平臺、載體和陣地,以及引領各類公共服務提供主體,通過公益、互助、低償以及市場化等多種途徑為基層群眾提供多樣化服務。
三是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建設,就是在黨組織的領導下建立和完善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的機制。良好的秩序建構是基層治理的基本價值追求。因而,以機制建設引領基層治理,需要注重在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下建立和完善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包括組建矛盾糾紛化解的平臺、載體和組織形式,建設矛盾糾紛化解的工作制度,引入外部主體和資源參與矛盾糾紛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