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宋月紅(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圍繞黨的中心任務謀劃和部署改革,是黨領導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續篇,也是新征程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新篇。全會回顧和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寶貴經驗,確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貫徹的重大原則,深刻揭示和彰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與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歷史邏輯。
中國式現代化在改革開放中
開辟廣闊前景
改革開放是黨的一次偉大覺醒,孕育、探索和發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飛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是基于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刻把握、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的深刻總結、對時代潮流的深刻洞察和對人民群眾期盼與需要的深刻體悟。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深刻揭示社會主義本質,科學確立和一以貫之地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指導并不斷推進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改革開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開放的辦法來解決。新時代以來,我國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黨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取得的成就與經驗的基礎上,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人民群眾新期待,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立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開啟了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新征程。黨領導人民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發展,實現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集成、全面深化的轉變,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黨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推動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中國式現代化是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黨的二十大確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心任務。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新時代新征程,廣泛而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以“兩個結合”為根本要求,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完善各方面的體制機制,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確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描繪并展現出中國式現代化的光明前景和繁榮興盛,黨領導人民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譜寫當代中國更加壯麗華彩的樂章。
堅持和運用全面深化改革的
歷史經驗
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黨在領導人民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守正創新,不斷總結歷史經驗,準確把握時代大勢,勇于站在人類發展前沿,堅持改革開放正確方向,確定改革開放必須遵循的原則,充分體現了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歷史主動。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把回顧和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寶貴經驗,與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六個重大原則”統一起來,深刻闡明這些原則的基本內涵、核心要義和精神實質,以及堅持和運用這些原則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意義。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始終堅持黨對改革開放的領導權,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把黨的領導貫穿改革各方面全過程,確保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歷史地看,黨領導人民之所以實現偉大歷史轉折、開啟改革開放新時期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并在改革開放中成功應對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克服無數艱難險阻,根本原因就在于黨領導人民堅持改革開放正確方向、沿著正確道路推進,同時不斷改善黨的領導,讓黨的領導更加適應實踐、時代、人民的要求。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始終站在人民立場上、從人民利益出發,把握和處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問題,充分調動人民群眾推進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把最廣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來,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堅持守正創新。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動搖,緊跟時代步伐,順應實踐發展,突出問題導向,在新的起點上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有機統一,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強化問題意識、時代意識、戰略意識,及時回答時代之問、人民之問,改什么、怎么改必須以是否符合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為根本尺度,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制度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加強頂層設計、總體謀劃,破立并舉、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創新重要制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健全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法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要在法治軌道上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統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據、及時把改革成果上升為法律制度。全面貫徹實施憲法,維護憲法權威,協同推進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改革,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機制,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堅持系統觀念。萬事萬物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聯系的、全面系統的、發展變化的觀點觀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發展規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要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從系統觀念出發,處理好經濟和社會、政府和市場、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發展和安全等重大關系,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深化了黨對改革開放規律性的認識和對全面深化改革的準確把握,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重大原則、問題和目標導向、戰略安排、系統部署和實踐路徑上,豐富和發展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時代內涵與特點。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中國式現代化是黨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成功推進和拓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特別是消除了絕對貧困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歷史發展深刻昭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新時代新征程,黨領導人民廣泛而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人民群眾新期待,必須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決定》指出,這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更好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必然要求,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必然要求,是應對重大風險挑戰、推動黨和國家事業行穩致遠的必然要求,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中贏得戰略主動的必然要求,是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建設更加堅強有力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必然要求。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利于凝聚人心、匯聚力量,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個動態過程,必然隨著實踐發展而不斷發展,已有制度需要不斷健全,新領域新實踐需要推進制度創新、填補制度空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全新的事業,前進道路上必然會遇到各種矛盾和風險挑戰。有效應對這些風險挑戰,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需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用完善的制度防范化解風險、有效應對挑戰,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加注重系統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點,更加注重改革實效,推動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法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國家安全是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重要基礎;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聚焦于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建設美麗中國、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長期執政能力,就是要堅持繼續完善各方面制度機制,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不斷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新時代最大的政治。黨領導人民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將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