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喬清舉(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部副主任、教授)
河流的生命,可以分為自然生命和文化生命。河流的自然生命包括水量、水質、生態系統的本真性和完整性。河流的文化生命,是指河流作為人類生存生活必須與之交往的一種自然環境,對于流域地區風土人情、生活方式、文化文明、哲學思維、歷史進程的影響和塑造力量。河流的文化生命誕生于作為自然要素的河流現象,又超越了自然現象本身成為文化意象,實現了自然現象的升華,成為人類文明史的一部分。
河流構成中華民族對于民族之根和哲學思維的原始向往與執著追求。中華文明中傳承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上善若水”等理念,都涉及河流這一主體。我們認為,黃河、長江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標志性象征,孕育了數千年文脈與文明。
不同于長江、黃河,作為人工開鑿的河流,大運河自北向南縱貫了中國的版圖,突破了河流流域對人類活動的約束與限制。可以認為,人類的文化創造了大運河的河道,而河流又塑造了獨特的大運河文化。
大運河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標志,可以從五個方面來看。第一,歷代人踵事增華,使得運河流淌不絕,至今仍然發揮著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作用,表現了中華文明的連續性。第二,大運河被創造出來,是開辟的自然,表現了中華文明的創新性。第三,大運河跨流域的聯絡與聯通,表現了中華文明的統一性;不同地區文化融為一體,形成中華文化,產生了文化的主體性。第四,大運河對吳、越、齊、楚、魯等不同文化區域的聯絡,表現了中華文明的包容性。第五,大運河在歷史上是不同地區人文、物產交流交通要道,表現了中華文明的和平性。總體而言,大運河是歷史的創造又創造著歷史,是文明的產物又豐富著文明,是文化主體性的表現又鞏固著文化主體性,是人的實踐本質的表現又提升著人的實踐本質。
我們從歷史中走來,也會向歷史走去;我們所做的一切,將會成為歷史。我們要用文化自覺來創造文化,用文明自覺來創造文明,一定要讓文化、文明在我們的手上“活”起來,具有生命,豐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