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羅建波(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教授)
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和國際責任意識的提升,中國對外援助獲得快速發展。但是,一些西方媒體和勢力懷揣零和思維與意識形態偏見,長期對中國對外援助進行政治化、戰略化解讀。從以前的“新殖民主義論”“援助腐敗論”,到近年來的“債權帝國主義論”“債務陷阱論”,西方對華污蔑和詆毀從未停歇。中國的對外援助國家形象需要主動塑造,如何向世界講好中國援外故事,如何彰顯中國對外援助的大國精神,自然是當前中國外交的一項重要工作。
展現對外援助的發展和民生屬性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對外援助首先具有民生屬性,著眼于緩解受援國民眾的貧困、饑餓、疾病。長期以來,中國對外援助通過減貧、農業、醫療、人道主義援助等方式幫助受援國擺脫貧困,推動它們不斷提高民生福祉。特別是,中國從1963年開始持續向非洲、亞洲、大洋洲等發展中國家派遣援外醫療隊,60多年來累計向73個國家和地區派遣醫療隊員2.8萬人次,診治患者2.9億人。中國于2015年宣布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并在2022年升級為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持續在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實施救災、衛生、婦幼、難民、環保等領域的發展合作項目。習近平主席于2021年9月在第76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呼吁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既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中國對外援助不只是解決受援國一時之困,更在于增進它們的內生發展動力,因而從一開始就有鮮明的發展屬性。中國同亞非拉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利用本國先進的裝備、技術、標準、服務等幫助受援國完善基礎設施,特別是提速鐵路、公路、航空和工業化基建等相關設施建設,助力它們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
注重實效是中國對外援助的重要特點。中國在長期實踐中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貼近受援國的實際情況和民生需求,充分發揮對外援助的杠桿作用,推動受援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國通過優惠貸款和商業貸款幫助肯尼亞修建了蒙內鐵路,大幅降低了東非內陸地區產品經蒙巴薩港出口的物流成本。
為順應時代發展和各國發展需要,中國對外援助正在與時俱進地創新。一是注重“硬援助”與“軟援助”相結合,不僅幫助發展中國家完善經濟和社會基礎設施,在醫療衛生、教育合作、科技合作、人力資源開發、治國理政經驗交流等領域不斷加大投入,全面助推伙伴國的人才培養和能力建設。二是抓住綠色化、數字化潮流,推動非洲國家實現綠色、協調、可持續發展,發揮中國在數字經濟、數字技術以及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優勢,推進中非產業對接和產能合作。
彰顯對外援助的道義和文化精神
中國秉持“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和“真實親誠”的對非外交理念,對發展中國家堅持正確義利觀,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樹道義。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通過對外援助有力證明了自己永遠站在發展中國家一邊,永遠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
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真誠友好,是中國開展南南合作的出發點。在近代歷史上,中國與廣大亞非拉國家都曾遭受西方殖民侵略,對來之不易的獨立、主權、平等都格外珍惜。中國對外援助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在對外關系中反對以強凌弱、以大欺小、以富壓貧,由此贏得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廣泛支持和信任。這是中國對外援助數額不大但是口碑甚好的一個重要原因。
與西方國家不同,中國始終將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作為對外援助的基本指導原則。1964年2月18日,周恩來總理在訪問非洲期間宣布對外經濟技術援助“八項原則”,明確承諾中國對外援助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自此,中國始終堅持援助國和受援國地位平等,始終捍衛發展中國家獨立自主探索自身發展道路的權利。習近平主席在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向世界宣布“五個不”,即不干預非洲國家探索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內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不在對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條件,不在對非投資融資中謀取政治私利。
義利之辨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哲學思想的重要內容,中國人千百年來始終強調重義輕利、先義后利、義利兼顧、取利有道。“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中國在逐步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也密切觀照世界,攜手廣大發展中國家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中國對發展中國家踐行正確義利觀,通過南南合作實現“全球南方”國家的互幫互助、互學互鑒,展現了一種全新的國際關系倫理。
創新對外援助的傳播路徑和方式
在西方加大對華輿論抹黑時,我們要邊做邊說,能說會說。在全球化的今天,對外傳播既要有國家隊,也要有民間隊、專家隊,不僅要有政府、媒體的主動對外發聲,也要鼓勵企業、專家、學者、社會組織、民間團體共同參與對外傳播的大合唱,通過各種媒介和對外交流渠道主動講好中國對外傳播的故事。特別是“走出去”的中國企業和援外人員,更是行走的中國名片,能夠通過具象化的方式把中國援外理念和實踐傳達到世界各地。
在發展中國家,通路、通商,還要通心,增強應對西方輿論抹黑的民眾基礎。中國對外援助通過修路、架橋、打井、發電,實現當地通路、通水、通電、通網,這些通路工程也是通心工程,極大地贏得了當地民眾的口碑和贊譽。近年來,中國對外援助還通過孔子學院、魯班工坊推進對外人文交流,通過治國理政經驗交流實現文明互鑒,進而實現與當地民眾的心靈相通、情感共振。
針對西方輿論抹黑要增信釋疑,也要堅持問題導向主動回擊。中國曾多次發布有關中國對外援助、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的白皮書,對于讓外界了解中國援助理念和政策都有極大幫助。針對近年來美歐時常將中國的資金妖魔化、債務問題政治化的做法,有必要加強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理念和政策的闡釋,發布由中國資金促進對象國成功發展的典型案例,化解外界的無端猜測和憂慮,主動回擊那些故意造謠抹黑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