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是“不跑不送,原地不動”的潛規則。干部群眾普遍認為買官賣官是最大的腐敗,“不跑不送,原地不動;只跑不送,暫緩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已成為一些地方干部升遷的潛規則,民主推薦、組織考察、集體研究等有時不過是玩程序、走過場。
????二是“拼搏不如拼爹”的特權現象。“我爸是李剛”,一語道破了當今拼爹的社會病,正如習近平同志指出的那樣:領導干部“明里暗里為子女親屬升官發財奔走的,以權枉法的,不乏其人”,這是封建社會“封妻蔭子”、“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腐朽思想的沉渣泛起,與黨的宗旨背道而馳。
????三是“能力不如關系”的關系學。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優質資源稀缺,加之制度不健全,監督不到位,升學、就業、考公務員、評職稱、提拔、買房子、打官司、出國等等,都要拉關系走后門,于是乎經營關系進“圈子”現象盛行。
????四是“琢磨事不如琢磨人”的投機鉆營。常言道:“君子做事,小人‘做人’。”這里所謂的“做人”是指琢磨、算計人,拉關系。品行正派的人把精力用在事業上,心術不正的人則把心思用在投機鉆營上,現實生活中會做人比會做事跑火,“琢磨事不如琢磨人”成了一些人的金科玉律。
????五是“干的不如看的”的論資排輩。時下一些地方存在五花八門的“機關病”:止步不前的“戀舊病”、敷衍扯皮的“推諉病”、萎靡不振的“懶惰病”、麻木不仁的“冷漠病”、華而不實的“漂浮病”、只說不做的“空談病”。
![]() |
????中國人民大學危機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唐鈞:城管問題的特殊性在于其“評委”具雙重屬性,公眾既可能是被執法對象,同時又是服務對象
????城管隊伍要想走出“形象困境”,恐怕得從城管模式入手,實現善治。在內部,嚴格管理隊伍,從執法規范到人員言行舉止,都要嚴加約束和勤于培訓。在外部,要防范風險,增強對風險的預判和主動預防。在此基礎上,疏堵結合,探索既維護城市環境秩序,又方便群眾生活的城市管理模式。城管可協助屬地政府和相關部門,著眼群眾日常生活,推出便民、利民措施,積極疏導化解可能導致執法沖突的問題。同時,積極引導街面謀生人員遵章守序、合法經營,從源頭上減少違法行為的發生,以嚴格規范的文明執法,最大程度避免“暴力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