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旅游”可借鑒他國做法】
埃及3500年前的文物被刻上漢字“丁錦昊到此一游”之一波未平,“大陸游客把盧浮宮外的水池當成洗腳池”的一波又起,中國游客文明素質問題漣漪陣陣。境外游尚且如此,國內游更加無忌,公共場所大聲喧嘩、上洗手間不沖水、亂丟垃圾、隨地吐痰、不顧場合吸煙、隨意插隊、亂摸文物、吃飯時大聲說話、不尊重當地風俗……諸如此類,習以為常。
十幾年前,韓國人出境旅游人數開始增加時,也給外國人留下不太好的印象,韓國媒體稱這些人是“丑陋的韓國人”。因此,韓國的《護照法》規定,對于那些在國外旅行期間,違反當地法律從而損害韓國形象的人,政府將在一定期限內拒絕發放護照,最高期限可達3年。這就是實實在在的硬約束,只有看得見、摸得著的懲罰性措施,才能更有效警醒那些不把游客文明當一回事的游客。重典治亂,我們也可以借鑒這種做法,對被境外處罰或曝光的旅客,采用限制發放護照、將其列入“黑名單”、進行罰款等手段,進行懲戒。
游客之外,旅行社亦當為“文明旅游”擔當部分責任。一些旅行社為了省事,并未向參團游客詳細解釋旅游目的地的基本情況,譬如風俗習慣、相關法律等等,以及文明旅游注意事項。一些導游囿于情面,面對游客的不文明行為,未能及時提醒和有效制止,而是采取放任態度。因此,對導游、旅行社也應該有相應的硬約束。對失職的導游、旅行社進行具體的、嚴肅的問責。
(光明網記者劉冰雅整理)
熱點面對面 | 國內理論動態導讀 |
![]() |
![]() |
![]() |
高溫“燒烤”模式:“烤”問城市管理彈性 | 盤活存量:為財政改革注入新動力 | 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行百里者半九十 |
![]() |
![]() |
![]() |
拷問城市建設:中國城市內澇何時止? | 不要讓“常回家看看”在司法中成空中樓閣 | 棄考:讓高考不再是一座“獨木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