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退休是為了緩解養老金的支付壓力嗎?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認為想通過延遲退休來解決養老金支付難題,這樣的看法是本末倒置。延遲退休的必然性應當是基于人均預期壽命持續延長、受教育年限增長和老年負擔代際公平的需要,而不是養老金有支付壓力。“如果人均預期壽命與受教育年限不延長,勞動力持續供大于求,即使養老金入不敷出,也不應延遲退休年齡;反之,即使是養老金有結余也應當延遲退休年齡。”
如果延遲退休,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就業?
有專家認為,現在許多退休的老年人仍在就業,調整退休年齡后只是讓這種隱性就業顯性化,不會對就業產生沖擊。還有專家提出,增加老年人就業時間可能創造新的崗位,比如老年人不能幫忙照顧第三代,會制造大量針對0—3歲嬰幼兒的社會服務性崗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唐鈞則特別強調了對低收入者、大齡勞動者的就業沖擊。在勞動力市場上,這部分勞動者的就業競爭力更弱。如果延遲退休年齡,就業的沖擊將首先傳導至這部分人,使其更難找到工作,而他們又不能退休領養老金,生活會非常艱難。
調整退休年齡,會像一些機構建議的那樣很快實施嗎?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儲福靈表示,目前的退休年齡是1951年確定的,而現在我國預期壽命已達74歲多,超過上世紀50年代20多歲,還沿用原來的退休年齡政策,不太妥當。隨著人均預期壽命的提高、人口結構轉變,對退休年齡擇機調整是必然的。
人社部也曾明確回應,延遲退休年齡是必然趨勢,但要根據我國人口結構變化、就業狀況和社會保障制度發展的要求來綜合平衡,確定什么時候實施這樣的政策。【詳細】